第15章 治国安民3(第10/12 页)
长官不足畏”,“若非严刑峻法痛加诛戮”,就不能打消人民企图摆
脱清朝统治的念头,使一些即将起来选择的人重新回到封建秩序
中来。所以,他效法“武健之吏”,“不复拘守常例”,用极为残酷
的手段对付敢于反抗的农民,惩既往而儆效尤。他还在奏折与书
信中一再表示,只要能使地主士绅安居乐业,自己即“身得残忍
严酷之名亦不敢辞”。
(三)为豪绅撑腰,以便把他们发动起来,举办团练,重新组
织起地主阶级的队伍,对抗农民革命。早在1851年曾国藩就已经
看到,在会党活跃的湘南地区已有一部分地主士绅向当地农民低
头,虽然心里不情愿,表面上却不得不低声下气,甚或送钱送酒
讨好会党,以求旦夕之安。
曾国藩认为,在整个地主阶级人心惶惶、垂头丧气的情况下,
如果不把农民的气势压下去,乡里的大多数地主老财便不能抬起
头来,更不敢公开响应他的号召,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和当地起
来造反的农民。因而他在给欧阳兆熊的信中说:“人心陷溺固已抵
此。独严缚匪党,动与磔死,差令良善得以伸彼之气而应吾之令
耳。”
当时,湖南会党的势力是很强的,虽有一部分已跟随太平军
离开了湖南,但潜在势力仍然很大,他们正在积极活动,准备发
动较大规模的起义,整个形势若箭在弦上,弯弓待发。湖南地方
官明知此情却莫敢奈何,深恐激成大变,引火烧身。因而相与掩
饰,以求苟安一时。其情形与太平天国起义前夕的广西非常相似。
曾国藩在一份奏折中描写当时的形势说:
湖南会匪之多,人所共知。去年粤逆入楚,凡入天地会
者大半附之而去,然尚有作孽未尽。此外又有所谓串子会、红
黑会、半边钱会、一股香会,名目繁多。往往成群结党,啸
聚山谷,如东南之衡、永、郴、桂,西南之宝庆、靖州,万
山丛薄,尤为匪徒卵育之区。
又说:
盖缘近年有司亦深知会匪之不可遏,特不欲祸自我而发,
相与掩饰弥缝,以苟且一日之安,积数十年应办不办之案而
任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