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治国安民3(第11/12 页)
延宕,积数十年应
杀不杀之人而任其横行,遂以酿成今
日之巨寇。
由于曾国藩的残酷镇压,致使已经发动起来的起义尽被扑灭,
正在酝酿的起义销声匿迹,被冲乱的封建秩序迅速得以恢复,地
主官绅重新巩固了自己在广大城乡的统治,使湖南不仅没有成为
一个新的造反策源地,反而成为曾国藩集团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
基地。
但是,曾国藩如此残暴地屠杀会党群众,不仅为广大人民所
切齿痛恨,也受到社会舆论的抨击,一时间“曾剃头”、“曾屠
户”之类的诨号和各种诅咒传遍湖南,人们说他砍人头与给人剃
头一样。从此这个骇人听闻的恶名便永远与曾国藩的形象联系在
一起了。
当统治阶级用正常的法律手段无法镇压人民的反抗时,总是
采用一种非常手段。所以,曾国藩的做法虽然遭到人民的痛恨和
一部分士绅、官员的反对,但却得到清朝最高统治者咸丰皇帝的
支持。
曾国藩上奏自己办理团练的政策说,对于“教匪”、“盗匪”以
及逃兵、溃勇、乞丐、游手等“游匪”,“尤认真查拿,遇有形迹可
疑曾经抢掠结盟者,即用巡抚令旗,恭请王命,立行正法。臣寓
馆设审案局,派委妥员二人,拿获匪徒,立予严讯。即寻常痞匪
如奸胥、蠹役、讼师、光棍之类,亦加倍严惩,不复拘泥成例,概
以宽厚为心”。又说:“当此有事之秋,强弱相吞,大小相侵,不
诛锄其刁悍害民者,则善良终无聊生之日,不敢不威猛救时,以
求于地方有益。”
曾国藩向皇帝表示:“臣之愚见,欲纯用重典以锄**。但愿
良民有安生之日,即臣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但愿通省无
不破之案,即剿办有棘手万难之处亦不敢辞。”奏折呈上之后,咸
丰皇帝立即在上面硃批道:“办理土匪,必须从严,务期根除净尽。”
当曾国藩在湖南官场中极为孤立的时候,得到咸丰皇帝的这个硃
批,如获上方宝剑,再不怕地方官员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谴责。
湖南大吏对曾国藩的这套做法虽有反感,亦不敢公开进行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