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季夏纪(第9/14 页)
田畴,以赏群臣。无几何,疾乃止。
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已动之后四十三年。凡文王立国五十一年而终。此文王之所以止殃翦妖也。
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于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与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⑩?宁独死!”子韦曰:“可移于岁。”公曰:“岁害**饥,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已,子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岁。”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有三善言,必有三赏,荧惑必三徙舍。舍行七星,星一徙当一年,三七二十一,臣故曰‘君延年二十一岁’矣。臣请伏于陛下以伺候之。荧惑不徙,臣请死。”公曰:“可。”是夕荧惑果徙三舍。【解说】
本篇文题与内容不一致,疑有错简。孙锵鸣说:“此篇历引成汤、文王、宋景公之事,与乐制初不相涉,疑必(明理)篇文而错简在此。‘欲观至乐’五句盖即下篇之首,与下篇‘乱世之主,乌闻至乐’首尾文正相应,其为一篇无疑。此二篇,除前篇‘欲观至乐’五句外,文当互易,而篇名则仍宜《制乐》在前,《明理》在后。”(见《〈吕氏春秋〉高注补正》)孙说言之成理,但缺乏证据,只能作为参考。
本篇提出了“欲观至乐,必于至治”的观点,这是值得重视的。文章历引了成汤、文王、末景公逢凶化吉之事,旨在说明:人事善,妖异自当化除。事在人为。这也就是《明理》中所要阐明的“理”。【注释】
①至乐:最和谐、完美的音乐。
②至治:最完美的政治。
③厚:这里是美善的意思。
④慢以乐:当作“乐以慢”(依谭戒甫说)。慢,怠慢,轻忽。以,通“已”。已经。
⑤今窒闭户牖,动天地,一室也;大意是,虽关闭门窗,在一室之中
即可感动天地。窒(zhì):阻塞。牖(yǒu),窗。下文列举的成汤、文王、宋景公的事例都证明了在一室之中即可感动天地的道理。
⑥成汤:即商汤,商开国之君。
⑦比:及。旦:天亮。大拱:大如拱。拱,两手合围。
⑧卜:古人用火灼龟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