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11 页)
,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①所谓一篇之体要是也。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意。)【注释】
①杨氏:名时,字中立。末将乐人。晚隐龟山,称龟山先生,看中庸解一卷。
【译文】
这是子思说明传授中庸的意思,用它来写成此书,开头就阐明道的根本和起源是出于天而不可改变的,这道的本体实在具备于自己不可能有一刻的离开,其次是讲明存养和省察的大要,最后说明了圣和神的功效和感化的终极。用意是要求学的人,反而求之本身,而自得之于心,除去那由外面引诱而起的私心,充实那本然的天性,杨时所说的中庸全篇纲要,就是这一章。以下的十章,都是子思引述孔子的话,终结这一章的意义。
第二君子中庸
仲尼①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②;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③。”
【注释】
①仲尼:孔子也。
②时中:随时以处中也。
③无忌惮:无所畏惧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所作所为,完全依照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完全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能合乎中庸,就是能随时处在正中无过无不及;小人的违反中庸,是由于小人胆大妄为心中无所忌惮的缘故。”
第三中庸其至矣乎
子曰:“中庸其至①矣乎!民鲜能久矣。”
【注解】
①至:至善至美之谓。
【译文】
孔子说:“中庸的道理真好到极点了!可惜人们很少能做到这道理,已经很久了。”
第四道之不行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①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②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注释】
①知:智也。
②不肖:谓不贤也。
【译文】
孔子说:“中道不能行于天下,我已经知道了:就是聪明的人太过于明白,以为不足实行;那笨拙的人却无法明白,不知道怎样实行。这中道之所以不能普遍使人明白,我也知道了:就是因为有才干的人做过了头,没有一个不饮食的,却又很少有人能真正知道滋味。”
第五道其不行
子也:“道其①不行矣夫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