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权力者心中都藏着一条蛇(第1/9 页)
随着夏言的倒台,严嵩毫无意外地成为帝国内阁首辅,独操帝国相权。权力的递延规律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开就曲终人散,夏言的生命虽然画上了句点,但大明的权力机器还在继续运转。严嵩在接过帝国相权的同时,同样也接过了权力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与纷争。
无论是夏言还是严嵩,作为首辅之争的参与者,他们都不仅仅是只懂得权力斗争的政客。相反,他们都是具有极高文化水准的士大夫。他们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很多时候,他们会高举着“仁、义、礼、智、信”的精神旗帜,将自己划归为文人的行列。但是残酷的政治权力斗争,让他们将文骨狠狠地砸碎。为了在权力的夹缝中求生存,他们需要学会结党营私,学会不择手段地打击政敌。
权力的欲望和政治的野心使这些儒家弟子摇身一变成为冷酷无情的政客,他们用阴狠残忍的手段置对手于死地,这是权力集团内部经常发生的事。即使未能达到目的,也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这些以儒学起家的阁臣大僚,虽然端着一副道貌岸然的姿态,但在儒雅的表象之下,他们阴狠险毒的手段丝毫不亚于那些舞刀弄枪的武夫和不通文墨的宦官。在文官集团政治斗争的大背景下,有一个人横空出世,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心学”理念,为那些在权力系统内苦苦挣扎的文官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此人就是前面提到的王守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阳明。
王阳明死于嘉靖八年(1529年),比严嵩掌权早了将近二十年。两个人在政治风波中并无交集。估计连王阳明也不会料到,二十年后,自己的弟子会成为帝国政治斗争的核心人物。
作为心学创始人的王阳明,是在实践中完善了“心学”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并最终悟道。他跟其他的圣人或哲学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不是纯粹的理论派,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论加实践派。
那些在帝国官场上苦苦挣扎的文官,他们在权力的沉浮中痛苦地发现,自己在书生时代坚守的那份信念与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圣人的说教没有用,士人的礼义廉耻没有用,忠孝节义也没有用。在剥除这个丑恶世界的所有伪装后,他们在历史的转弯处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利益”二字。
可在痛苦过后,他们依然陷落于这条权力的不归路。等到王阳明参悟了知行合一的真意,他们其中的一些人才醍醐灌顶。一个儒学之士无论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如果要实现它,就必须懂得两个字——变通。唯有变通,将自己的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