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斯的风险系数(第2/8 页)
担心有人扑杀,更不会有过路的野狗窜出来撕咬。
两相比较,李斯不由得感慨万分,喊出了他在这方历史舞台上的第一句台词:“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人与鼠的境遇是如此相似,每个人的能力生来是相差不大的。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够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如果位高权重,自然尊贵优雅,如果地位卑下,被人呼来喝去,最起码的人格尊严也会丧失。
两种鼠的命运让李斯明白了一个道理—“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李斯开始反省自己所走过的人生路。他那本来如荒原般死寂了二十多年的内心世界,一股熊熊的野火正以燎原之势燃烧。他无法忍受自己如厕中鼠的命运,他要趁着年轻,努力做一只富贵傍身、高高在上的仓中鼠,去实现一个人的人生终极目标。
他再也无法安于现状,名利那头怪兽已经在他的体内掀开獠牙,咆哮着发出号令。很多年后,他或许会感谢那两只同种不同命的老鼠,小小的老鼠成了自己的人生导师,在自己最迷茫的时刻,给自己指引了一条光明大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于是,李斯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离开偏僻贫瘠的上蔡郡,到可以让他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地方去。
李斯从彼时彼刻起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要改变自己卑贱的命运,无论是雄心还是野心,总之他要出人头地。李斯辞掉了粮仓管理员的小吏职务,直奔兰陵而去,兰陵当时属于楚国。而李斯并不是奔着楚国国君而去,他是奔着楚国一个叫荀况的人去的。荀子,名况,伟大的思想家,原是赵国人,曾在齐国担任过祭酒职务,后来受到楚国春申君的赏识,做了兰陵县令。春申君被刺杀后,他从县令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一直居住在兰陵。
荀子融合了儒、法、墨、道、名、阴阳各家学说,是战国末期一位集各家学说之大成的学者。谭嗣同说:“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梁启超也认为:“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李斯拜兰陵令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韩非是他的同门师弟。
当然也有人认为李斯后来所走的人生之路,完全背离了其授业恩师荀子当初对他的教诲,有离经叛道之嫌。苏轼说过:“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之所以有此一说,是因为我们通常把荀子纳入儒家行列。荀子与孔孟虽然号称儒家“三圣”,但他们有着很大的不同。孔孟相信人性本善,而荀子恰恰相反,相信人性本恶。荀子曾经借舜之口哀叹,人的性情啊,人的性情啊,太不美啦,还问它干什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