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第2/3 页)
亶望任甘肃布政使的三年间,以救灾的名义开销监粮600余万石。而这些销去的粮食,实际上都是落到贪官口袋中的银子。
这期间,为了圆谎,王亶望连中央的钱都敢骗。首先,捐粮增多,所需粮仓也要相应增多,故报请朝廷拨款新建粮仓;其次,粮食多了,运输和监管的开支也会相应增多,于是再请朝廷拨款满足。这些圆谎细节,在这场贪污游戏的逻辑里,不仅是合理的,更是必需的。通过这两项,王亶望又从户部骗取了二三十万两拨款。
最终,所谓的新增粮仓,只存在于奏折里,拨款则同样被贪官们瓜分殆尽。
在王亶望负责甘肃捐监的第三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于奏报上来的监粮数额过于巨大,乾隆皇帝一度产生了怀疑。这一年年初,他特地派多次出京办案的刑部尚书袁守侗前往甘肃开仓查粮。
钦差大臣察访,原本是揭开王亶望骗局的一个契机。但王亶望事先收到线报,甘肃各州县官员串通作弊,在粮仓的下面铺架木板,木板上面撒上谷物,给袁守侗营造出粮仓满囤的假象。
不知道袁守侗是真的被忽悠了,还是收了好处配合忽悠,他回京复命,奏称甘肃「仓粮系属实贮」,乾隆这下子完全信以为真了。
同年五月,一直被蒙在鼓里的乾隆下达谕旨:因王亶望办理监粮有功,着其调往浙江升任巡抚。
王亶望「成功」了,在甘肃三年,他捞足了300万两银子,又最终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浙江巡抚官职,简直是乾隆朝人生赢家的模板。
在乾隆眼里,王亶望是自己选中的能吏,皇帝是不可能看走眼的。他甚至下旨赏赐王亶望之母邓氏「御书匾额,并大缎两匹、貂皮四张」。而事实上,王亶望是一个官场两面人。
据清代野史记载,王亶望的生活极其骄奢淫逸。他好女色,私藏有「四足裤」、上面绣字的「鸳鸯裤」;出任浙江巡抚后,专门建了私密的玻璃室,贮藏美姬。在饮食上,他喜欢吃驴肉丝,厨房有专人养驴,如果他传话说要吃驴肉丝,厨师就在驴身上肥美的地方,割下一块肉,烹煮后奉上。驴身上被割肉的地方,鲜血淋淋,就用烧红的烙铁烙之,当场止血,相当残忍。
当王亶望发财升官而去的时候,甘肃布政使迎来了他的接任者——王廷赞。
王廷赞几乎是一个翻版的王亶望。他原本是一个好官,接任布政使后,发现了甘肃捐监的骗局,一开始被吓惨了。他跑去找陕甘总督勒尔谨,勒尔谨让他淡定,说全省官员都这么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