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竹林七贤(第4/9 页)
的从事中郎、赵国国相、尚书吏部郎等官职。景元五年(264年),钟会在蜀地作乱,司马昭准备西征,命山涛镇守邺城,并代理行军司马一职,还拨给其五百亲兵。同年,山涛受封为新沓子,并转为相国左长史,统领别营兵。司马昭曾让长子司马炎拜见他。司马昭想将世子之位传给小儿子司马攸,山涛认为废长子立少子违背礼制,会影响国家安危,司马炎最终得以被定为世子,还亲自拜谢山涛。
西晋为官: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魏元帝曹奂禅位给司马炎,司马炎任命山涛为大鸿胪,护送陈留王曹奂返回邺。同年,山涛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之后,山涛在西晋朝廷担任过冀州刺史、侍中、尚书、太子少傅、右仆射等职务,还曾多次负责遴选官吏。
晚年及去世:山涛曾多次以年老病重为由辞官,但均未被司马炎允许。太康三年(282年),司马炎下诏升授山涛为司徒,山涛坚决推辞。司马炎不允,下令不准他再上表辞职,并派使者将印绶交给卧病在床的山涛。山涛未接,带病乘车回家。太康四年正月戊午(283年3月3日),山涛去世,终年七十九岁。司马炎以太牢礼仪祭祀他,谥号“康”。
2。思想特点:
玄儒兼治:在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问题上,山涛致力于名教与自然的结合。他有儒家用世进取、干名求禄的功利思想,希望通过参与政治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同时,他也将老庄超脱物外的精神,具体化为保存自身的实践,以处柔不争的方式应对世事,在名利财货面前,始终以“贱物贵身”为准则。
3。政治贡献:
选拔人才:山涛在选拔人才方面眼光独到。他任冀州刺史时,甄别选拔隐士、查访贤才,表扬征召三十多人,都显名于当世,当地风俗也为之改变。他两次担任遴选官吏一职,为举荐官吏所写奏章被世人称为《山公启事》,选用的官吏都是有用的人才。
建议时政:山涛曾反对废除州郡武备,认为这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后来的局势发展也证明了他的观点的正确性。
4。人物评价:
晋文帝司马昭认为山涛办事清廉高明,文雅的品行超出世人;东晋名士孙绰以东晋高僧法护比山涛;唐朝宰相房玄龄认为山涛在当官和侍奉亲人这两件事上做到了两全其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总的来说,山涛是魏晋时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