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秀州知府(第1/4 页)
宣和五年春,蔡京端坐在朝堂之上,手中握着刚刚收到的密报。密报来自两浙地区,详细记载了袁正在慈溪县的政绩。袁青天的「达蓬山模式」不仅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让朝廷刮目相看。这一切自然也引起了蔡京的注意。蔡京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权衡。这位年轻的县令上任仅半年,竟能使慈溪的税收激增,几乎与繁华的金陵城相匹敌。更令人警惕的是,袁正的施政方式与方梦华主导的达蓬山改革模式如出一辙,显然是受到了明教势力的深远影响。
「这个袁正,倒是个人才。」蔡京低声自语,语气中却夹杂着深深的忌惮。
他知道,明教势力在两浙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尤其是自方腊起义以来,尽管表面上已被平息,但地下的暗流依旧涌动。袁正的政绩虽令人称道,但正因为他与达蓬山的紧密联系,使得蔡京不得不加以警惕。此人若继续在慈溪为官,恐怕会进一步扩大明教在两浙的影响力,这绝非朝廷所愿看到的局面。
蔡京沉思片刻,最终做出了决定。
数日后,蔡京上奏吏部,建议将袁正调离慈溪,升任秀州知府,接替已经调往定州中山府的陈遘。秀州一地地处江南要冲,辖区广袤,包含后世的嘉兴、松江、闵行、金山、奉贤等地,历来为朝廷所重视。蔡京将此等重任交给袁正,表面上是提拔,实则是将他从达蓬山的影响力范围内调离,以观察其独立施政的能力及对明教势力的依赖程度,亦或背后藏有明教势力的影子。
「陛下,老臣观袁正有治世之才,宜任重责重,方可察其能耐。」蔡京以恭敬的语气向赵佶进言。
赵佶轻轻颔首,对蔡京的建议表示赞同。毕竟,一个能在短短半年内让一个县的税收达到如此水平的官员,无论是否与明教有关,都值得进一步考验。
蔡京奏疏中还提到,此举不仅能填补秀州官位的空缺,也能考验袁正是否真有治理一方的才干。至于慈溪县,蔡京计划派遣一位更为稳重可靠的官员接任,以逐步削弱达蓬山模式对当地的渗透。
蔡京的奏疏很快得到了批准。袁正接到调令后,虽有不舍,却也明白朝廷的意图。于是他在慈溪做了简短的交接后,带着少数心腹赶赴秀州。
宣和五年夏,袁正踏上了前往秀州的官道。行至秀州境内,他一路观察,发现这里的农田阡陌纵横,城镇商贸繁盛,与慈溪那样的新兴改革之地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象。
秀州府地处江南水乡,辖有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几县,土地肥沃,水运发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