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9/12 页)
俗话说“待人以诚”,直率地袒露
自己的心胸,与人坦诚相见,有什么得意处不妨公开与人说说;有什么失意,不妨打开自己心灵的枷锁,向人倾诉一翻,别人也会以诚心回报。荆棘多刺,做成篱笆尚可,留在胸中挡住交往之门,既会伤人,也可能伤已。人与人之间如果铲掉心中的**就容易得到沟通与交流,友谊、欢笑就会常驻在心间。不必无恶邻,不必无损友
【原文】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①,惟在自持者②两得之。
【注释】
①损友:有害的朋友。
②自持者:能自我把持的人。
【评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在住房时总是希望选择好的邻居;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希望选择好的朋友,这其实是一种好的现象。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甚广,说的是孟子的母亲怕恶邻影响儿子,三迁其居以避之。此一向被世人传为佳话。但是真正能够自我把握的人是不惧恶邻损友的。荷花出污泥却一样的高洁正直,一尘不染。因此即使生活在污浊的环境中,一样可以保持自己清白的本性。有外界不好的环境作比较,人可以从中反省自己,才会做事更加小心谨慎,如果有一个坏邻居和品德不好的朋友,正可以考验自己的修为和定力,增强自己的抵抗能力,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对方。再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好和坏也不是绝对的,恶邻和损友毕竟不是敌人,或许他们身上会有一些闪光之处可以供你借鉴呢。君子小人,五更检点
【原文】
要知自家①是君子小人,只须五更头②检点,思想的是什么便得。
【注释】
①自家:自己。
②五更头:一夜分为五更,五更是天将明的时候。
【评析】
人们往往最不了解的人就是自己。反求诸已,三省吾身,是君子修身养性的好习惯。深夜五更时,万籁俱寂,经过一夜睡眠,此时记忆明晰,思路清醒,这时间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想想明天能为社会再做些什么,怎样去帮助他人;而一个品德卑劣的小人,也许正盘算着如何去图一己私利,满足自己的贪欲,所以从此时所思所想就可以判断自己的道德是高尚还是卑劣。不断的反省可以让人不断进步,完善自己,这是古代圣人君子的行为。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原文】
以理听言①,则中有主;以道窒欲②,则心自清。
【注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