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10/12 页)
①以理听言:以理智来判断所听到的话。
②以道窒欲:以道德修养来闭塞私欲。
【评析】
有时候,人的言语往往受感情的影响较多,由于情绪的影响,言语会离客观事物很远,偏听偏信会使自己失去主张,只有全面分析判断,才能不乱主心骨。如果不用理智思考,而仅仅听信言辞,那么往往会判断失误,只有将听到的言语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判断正误,才不会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亦是此道理。
人都有一定的欲望,渴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只有正确判断合理的欲求,得到合理的满足,才会保持心清脑明,做一个正人君子。如果任其发展就会离开合理的正道,因为不用大道来约束,就只能使欲魔恣而行,于自身和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先达后近,交友道也
【原文】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①,交友道也。
【注释】
①先达后近:由接触而后相知。
【评析】
在当今社会,人人都呼唤真情,渴望感情的交流,渴望有亲密的朋友。可是交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择得当,则受益匪浅;交友不得当,则祸害非轻,所以要掌握交友的正确方法。一般是先有初步的了解,对合乎心意的朋友再进一步接触,在接触中加深感情,心灵和志趣逐渐接近,最后走到一起而相知。如果刚开始交往,只看表面现象,不作深入的了解,短时间内就彼此打得火热,随即就会降温,那时不互相抱怨才是怪事。所以“先择而后交”,才会交到好朋友,“先交而后择”,只能是形成更多的仇隙。朋友就如一杯茶,慢慢地品味,才能体会个中的滋味。形骸非亲,大地亦幻
【原文】
形骸①非亲,何况形骸外之长物②;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
【注释】
①形骸:身体躯壳。
②长物:一切身外之物。
【评析】
贪得无厌的欲求,只会使人走向极端;身无长物,才能一身轻,不受束缚而怡然自得。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所以人们总是对物质上的东西有着太多的奢求,往往站在这座山上,觉得那座山更高。按照佛家的说法,人的肉身也是幻而不实的东西,形骸身体都不是亲近之物,既然如此,何况人们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身外之物呢?大地也是沧海桑田,昔日山川成了今天的大海,古代的大海,也许是今天的高山,既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