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古人震惊,水稻亩产一千五?(第3/6 页)
抱拳道:“固所愿尔,不敢请耳,为君分忧,为臣本分。”
闻言,赵匡胤腾的起身,抚掌大笑:“我得国华,如文王遇姜尚,刘邦得韩信,快哉快哉!”
曹彬闻言心中大震,却不露异色,飞鸟尽良弓藏,这是在点自己啊。
……
【虽然古代粮食亩产有限,但人口增长压力相较现代社会小。】
【东大建国后,随着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粮食产量如何增长一度成为难题。】
【1960年7月,在湖南安江农业学校做教员的袁隆平在实验田中发现了一株形状特殊的水稻,研究得出这是天然杂交水稻,从此他便踏上研究杂交水稻的长征。】
【后来发生的一切家喻户晓,更关乎千家万户的饭碗。】
【杂交水稻的最高亩产量推向了不可思议的数字。】
【目前为止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全年亩产可达1530.76公斤。】
【袁隆平不止养活了中国人,还帮助了全世界。】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这位当代神农与世长辞举国哗然。】
【遗体送别仪式上,民众自发前往明阳山殡仪馆献花吊唁。】
【国士无双!袁公盛满我们的饭碗,在粮食产量方面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巨大贡献。】
【袁公一生有两梦,一为禾下乘凉,二是杂交水稻种满全球,相信这两个梦想一定会在后人手中得以实现!】
视频播完,秦晔往下拉了拉,翻看评论。
〈惊了,1530公斤,是明朝亩产的四倍有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袁公千古![打call打call]〉
秦晔点赞。
〈我说句实话,古代用的都是土办法,不上化肥农药,现代产量其实和古代差不多。〉
秦晔打字回复:“没化肥农药照样高,现代基因技术改善种子很厉害的,化肥农药只是上buff,种子也很重要。”
〈如果世上真有神仙,希望袁公可以位列仙班,感谢您为国家做的贡献[大拇指]〉
秦晔点赞。
〈当世神农名副其实!![打call打call]〉
秦晔点赞。
各朝各代古人看着天幕浮现的数字人都震惊傻了,他们早就通过天幕的几个单位,大致换算出一石等于100到150斤左右,有的朝代一石则可以到180斤甚至200斤。
153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