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屡败屡战3(第4/8 页)
数省军务,一身克当,试以汝之才务,能乎?否乎?平
时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及至临事,果能尽符其言
甚好,若稍涉张皇,岂不贻笑于天下?着设法赶紧赴援,能
早一步即得一步之益,汝能自担重任,迥非畏葸者可比。言
既出诸汝口,必须心如所言办与朕看!”这段长长的批语,
既有褒奖,也有谴责,既有期望,也有怀疑。曾国藩之所以
如此迟迟不出省援皖,固有兵力方面的实际困难,也与他的
座师被崇伦参劾,不得不出守黄州时给他的信有关。信中
说:“吾意坚守,待君东下,自是正办。今为人所逼,以一
死报国,无复他望。君所练水陆各军,必俟稍有把握,而后
可以出而应敌,不可以吾故,率尔东下。东南大局,以恃君
一人,务以持重为意,恐此后无有继者。吾与君相处,固不
同也。”曾国藩于十一月二十六日复信说:“吾两次谕言,不
可草率一出。皆极确当。”他不率兵东下,显然是遵循了座
师的教诲。此时,曾国藩虽已上千天怒,但他仍“以持重为
意”。对“赶紧赴援”的谕旨置之不顾,只在十二月二十一
日,再次陈述各种各样的困难,开脱自己迟缓不援的过失。
咸丰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江忠源庐州兵败自尽,曾国藩的亲
家、候补知府陈源兖及知县邹汉勋等同时死事。虽然曾国藩
出兵不一定可以挽救与太平军为敌的这些人的命运,但是,
于鄂皖危急之时,曾国藩不派出一兵一卒,在道义上实在难
辞其咎。
羽毛须在长满之时方能放其遨翔于广大天空。曾国藩确
“能自担重任,迥非畏葸者可比”;他羽不丰,也确难远援鄂
皖。所以他宁担抗旨之罪,宁负见危不救之名,竭力积蓄力
量,以求一逞。他在衡阳扯起了招军旗,又广徕所谓“智浑
沉勇之士,文经武纬之才”,加意训练。同时,兴造战船,
筹集炮位,截留饷银,提用漕米,行动果敢迅速。但他几乎
是白手起家,楚勇固已赴鄂赴皖,即使罗、王的湘勇也不听
他的节制,使得他不得不另起炉灶,艰苦经营。
从曾国藩的经历中,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