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8/14 页)
订下进度章程,以及必须依循的规则,如此才能将事情处理得完善。尤其不可抱着自私自利的态度,否则便会失之主观,因人害事,不但事情无法做好,自己也可能毫无好处,这就不是“善处事者”。善处事者,必能公正无私,就事论事,因此处处都能为事情的本身着想,自然能圆满地解决了。
聪明勿外散,脑体要兼营
【原文】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
【注释】纩:棉絮。旒:帽子前面下垂的饰带。负:扛着。耒:耕田的农具。
【译义】聪明的人要懂得收敛,古人曾有用棉花塞耳,以帽饰遮眼来掩饰自己聪明的举动。耕种和读书可以兼顾,古人曾有日出扛着农具耕作,日暮手执经书阅读的行为。
【评析】聪明岂在耳目?实在是在一个心啊!“纩以塞耳,旒以蔽目”,目的是使心不为杂事所干扰,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聪明岂有因外散而失去的呢?聪明的人往往心志专一,如果心志不专一,必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思而罔然。何况把聪明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又岂是聪明人的作为呢?
耕读原本就不相妨碍,反而有相成之效。只耕不读,造成无识;只读不耕,造成文弱。耕能锻炼身体,读能增长知识,修身养性,有耕有读,才是一个有心有力的人。现在的年轻学子要靠打球来锻炼身体,却未必长久,也无生产可言。倒不如古人寓耕于读,既能天天活动,又可年年生产,来得聪明些。
异端为背乎经常,邪说乃涉于虚诞
【原文】人知佛老为异端,不知凡背乎经常者,皆异端也;人知杨墨为邪说,不知凡涉于虚诞者,皆邪说也。
【注释】异端:不同于一般想法的学说或人。
【译义】人们都认为佛家和老子的学说不同于儒家的正统思想,然而却不知凡是于常理有所不合的,都有背于儒家思想。人们都知道杨朱和墨子的学说是旁门左道,却不知只要内容荒诞虚妄的,都是不正确的学说。
【评析】异端的意思并不涉及正确与否,如伽利略的地动说,为当时教会斥为异端,但后来却获得科学的证明。佛老之说,一为宗教,一为思想,原是人们的自由选择与心证,而所以被视为异端,乃是不为社会既有形态及运行方式所接受。世人视佛教为异端,乃是见小乘出世而寂灭,而不见大乘入世而渡生。黄老之为说,在汉初为极重要的养民之道,迥异于后世谈玄论虚者。事实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