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有关高考的一些不公平(第4/6 页)
的,创造条件也要加。
高考奉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试卷上考了多少分,能上什么样的大学,这都是一清二楚在那里明摆着的。虽说唯分数论未必是什么妙计,但起码在维护教育公平上还差强人意。可那个额外的加分政策就没个准头了。在现实操作中,它已经悄然侵蚀教育公平了。”
不可否认,这是事实。
“能享受这一项照顾的总是少数特殊的考生,例如省级三好学生、省级运动员、奥数获奖者、小发明家、少数民族等等。问题是,世间360行,行行都有牛人,你为这一行的牛人加分,也得给那一行的牛人加分,否则就不公平。你数学学得好,我还作文写得棒呢;你身体强壮,我还嗓音优美呢。可在加分政策中,又没有规定给有任何一项特长的考生加分,于是不公平就产生了。奥数获奖者加了分,作文获奖者没有加;小发明家加了分,小歌唱家却没有加。
我们是来自贫困落后地区的学生,我们没有条件参加奥数培训班,没有条件开展发明创造,我们属于教育上的弱势群体,理应是优惠政策帮扶的对象。而实际上的受惠者竟然是那些原本处于优越教育环境的学生,这不是有意拉大教育的差距、制造教育不公平吗?”
陈亚东还是笑了,嘲笑,但不是刘伟。
“因为享受加分照顾的是少数考生,加个10分、20分对高考来说又是如此重要,一些没有加分资格的考生家长开始“创造条件”了:弄虚作假。不用说,这又是一些有钱有势者,离权力最近,或者赎买权力,上下其手,颠倒黑白。少数民族考生可加分,于是就有人更改民族成分;三好学生可加分,于是就有冒牌的三好学生;小发明家可加分,于是就有成人帮孩子“发明创造”。结果是苦了那些真正有资格享受加分的考生。不必一一举例,现实中已经上演的够多了。
无法改变最基本的事实:加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赋予一些人“特权”,人为制造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而事实也一次次证明,有些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已完全异化为权势家庭的“寻租”。
正如裸考学生们所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却不知不觉地输在‘终点线’上,高考还未开始,别人20分已顺利到手。高考加20分在把一个人带到天上的同时,也把另一批人打入地狱。”
“的不公是最大的不公,而加分却又在一次又一次强化的不公。打拼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通过教育、就业、个人努力等正常渠道向“上”流动,是我心中的梦想。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