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 番外2 李斯(第5/13 页)
术势规范政治建立强权的理念步入朝堂……
中国历史上千年不遇的理性觉醒,百家争鸣,思想震荡。士人们流动于各国之间,游说诸侯,出仕从政,享誉天下,出人头地——在此之前从没有如此躁动不安,意欲将所有有才之士悉数突显的岁月。
既如此,李斯对自己如是说道,何不去风尖浪口上走一遭?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他既有超越平庸的才华,便当挣脱束缚的樊笼,意欲压倒盖世的英才。】
……
李斯一时之间竟有些恍然。
这样锋利的进取之心,这样直白的功利渴求,如此将自己的昭昭野心公诸于世的意气风发……
这些都是李斯已然告别多年的情绪。
他用谨慎小心翼翼维系着君臣之间的默契,用沉默冷眼旁观着一切不值得他牵连其中的风波,不多说一句不该说的话,不多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恪守着自己作为臣子应有的分寸。
因为他知道,嬴政不需要旁人太有“想法”。如果说大秦是一艘大船,那么皇帝心中早就有了最完美的路线图,容不下别人分毫的置喙,掌舵的手也不会有丝毫的动摇,嬴政只需要合适的副手。
所以他已然太惯于内敛,以至于此刻,竟然不熟悉自己那时的心境。
【而当李斯下定了这样的决心之后,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仿佛上天注定他要成就一番不可轻视的伟业,他的面前刚好摆着一个最合适的机遇。
当时,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圣哲级别的人物,集战国后期各家学派之大成,贯通道、儒、墨、法、名辩、阴阳各家,着眼于当世而与时应变,继而达到了道、礼、法相通相生境界的著名学者荀子,正好身在楚国。
他此前受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的赏识,被任命为兰陵县的县令,冀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等到春申君死后,他就弃官定居兰陵,从此一心著述教学。
对于想要学到足够的学问,继而以客卿身份出仕各国的青年人而言,荀子无疑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李斯自然也不例外,经过慎重的思考,他辞掉了官职,拜入了荀子门下。】
儒生:……
啊这。
荀子的思想很多被他们批判为激进,以至于个人也经常被他们嘴这件事是可
以说的吗?
好像每朝每代都不缺什么人黑他来着……?
结果后世人的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