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苗子(第3/11 页)
娇豆腐”又名“水豆腐”,略如北京的“豆腐脑”而香嫩过之。买卖时以铜勺舀取,根本不成坯,的确当得起一个“娇”字。娇豆腐最简单的吃法,只是用酱油汤烹一下就可以了。在桐城,几乎家家户户都视为助餐的美味。他还记得有人写过几十首《桐城好》词,其中一首就是咏“娇豆腐”的:
桐城好,豆腐十分娇。把足酱油姜汁拌,煎些虾米火锅熬,人喝两三瓢。
朋友讲到这里,我插口说:妙呀,人们都知道文学史上出现过桐城派,却不料豆腐也出现了“桐城派”。但我不明白如此名贵的桐城娇豆腐,是否与淮南王刘安的传统有关系。
在县城里,小巷的秋凉之夜,常有纸做的风灯随着担子摇摇晃晃地自远而近,挑担人悠远而低沉的调子喊出:“豆——腐”。
作为一个中国人或者一个东方人,这种景色是会勾起你心头的一种特殊滋味的;原因它不单是叫你想到那香滑温清的味道,而更容易使你感觉到所谓“乡土之情”以及生活的多彩。
一九五六年九月原作,
一九七九年七月修改。
□读书人语
没有想到“豆腐”也能写成好文章。没有想到“豆腐”现象,也是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竟如此神奇地牵连着人们的思国怀乡之情。通过它,侨居异国他乡的游子,促膝夜谈,“勾起了大家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之情”。难怪那位旅英的学者说:“看来豆腐这种东西是渗合了中国人某种共同的感情因素来做成的。”也正如作者开宗明义说的:“对自己祖国和家乡的爱恋,常常会寄托在一些十分平凡的日常事物中。”而“豆腐”在他笔下,就显得十分不平凡了。
作者俨然是个豆腐专家,他旁征博引,对这种价廉物美、营养丰富、滑润清香的大众化食品,从配料、制法、地域、水质的不同,从而产生各地区的特殊风味,如桐城特产“娇豆腐”等等。苗子先生是位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艺术家,写散文,并非其专业,但其出手文字,却堪称篇篇玑珠,文字行云流水,婉曲深长,其中原委,是很值得人三思的。 【单 复】
<h3>生命之火长明
——记沈从文先生</h3>
一
自然既极博大,也极残忍,战胜一切,孕育众生,蝼蚁蚍蜉,伟人巨匠,一样在它怀抱中,和光同尘。因新陈代谢,有华屋山丘。智者明白“现象”,不为困缚,所以能用文字,在一切有生陆续失去意义,本身亦因死亡毫无意义时,使生命之光,煜煜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