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大事件!(第2/5 页)
面组成盾牌,一个人摔倒,绊倒了其余人,阵型也就被瓦解了。
训练都这样,一旦进入到实际交战,遭遇到的情况会更复杂。
军队为什么要训练?
不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去纠正会犯到的错误,避免再发生这些错误吗?
吕武没有表现得过于急躁。
他让宋彬接手训练,自己则去忙碌其它的事情。
老吕家的索道已经建成,运输砖块的速度远比之前快。
用来挖下水道的两万劳动力已经到位,他们按照分配前往各自的地段,甩开膀子挥洒汗水。
吕武每一天都会巡弋一下,查看工程进度,也是检查规格有没有符合要求。
纯粹的体力活,不用太聪明的脑子。
作为挥洒汗水的一批人,他们能理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一点自己的主意都不要有。
甚至可以说,死板才是硬性要求。
讲真,明明有“标准”,却是要自作聪明,才是最不可取的。
这边的土质情况是怎么样?
浅层部分是泥,往下挖没挖到沙层。
不过,倒是能从一些层次看出一些年代感。
事实上,每一个地方都会出现覆盖层次。
例如,某个地方曾经是河床,一旦被覆盖起来,重新挖下去,深处的泥土跟浅层是不一样的。
要是挖开某座山,能更清晰地看到土质的层次感。
跟挖水井的原理一样,挖下水道最麻烦的是一旦深挖就会涩出水。
尽管涩水麻烦,没挖到地下河就算运气好。
经过半个月的作业,吕武发现自己的预估好像出现了错误?
不是慢了,是进度远比想象中要快。
这个是因为吕武“发明”了太多的工具,并且这些工具是生铁制品。
人类的进步有什么标准吗?
肯定有的。
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就是一再得到进步的证明。
想要提高生产力,工具的作用尤其关键!
吕武还会抽出时间研究煤炭。
他需要按照记忆里的一些片段进行试验。
有那么一批人被安排挑出拳头大小的煤炭石。
纯粹的人工作业效率慢又耗费太多的人力,吕武后来提供创意,由匠人去进行完成。
不是什么太高精专的玩意,就是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筛子,用以甄选煤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