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兄弟重逢再续情缘(第1/5 页)
各州府乃至省市曾来函或来人要聘请刘世春做官。刘世春都婉言拒绝,一是要在家守孝,在父亲灵位前供灯盏烧香跪拜;二是母亲年迈体衰弟弟还小自己是家庭顶梁柱;三是看不惯官场腐朽不愿与贪墨之徒同流合污。
刘世春选择了传承祖业接过父亲的教鞭戒尺教书育人。
一个贡士学位的高材生有官不做在家办私塾学堂,在当地传为佳话。
“刘先生,去我们村办学堂吧!我们村环境优越,生源充足。”
“刘先生,去我们村办学堂吧!我们村条件优越,教学设备齐全。”
重石、天心、五龙、孔目各村各保纷纷来人邀请刘世春办学堂。
“谢谢各位恭维诚邀!我近三年不能离家,只能在就近办学堂,白天教书晚上还要守孝。”刘世春婉言谢绝。
晚上,南坑村保长召集绅士名人、族长开会,商讨办学事宜。
刘世春觉得奇怪,祖宗代代办私塾从未见过这般情景,会有这么多人关心和重视教育。
也许是自己多读了几年书拿了个贡士文凭;也许是看见这么多外乡绅士族长来这里诚聘怕被挖走人才;也许是父亲的私塾学堂停办已久,大家渴望尽早复学。
有人协助办学最好,自己没有经验正愁无从下手呢。
“以刘先生的名气可能生源很多,我们要选宽阔的场地优越的环境,要有足够的校舍设备。要扩大规模,办一流学校。”保长首先发言阐述了会议的意义和目的。
“这样最好。我初出茅庐没有经验,有劳各位前辈费心了。谢谢!”刘世春抱拳作揖。
“刘先生,您是主办方责任人,有什么想法和打算跟大家说说?”陈氏族长问道。
刘世春说:“感谢长辈们对教育的重视,对鄙人的信用。保长先生有眼光有远见,办好教育不仅要有好老师,还要有优良的环境和先进的设备。”他接着说:“我们可以尝试集体办学,走出私塾办学的小圈子,扩大规模把教育做大做强。”
大家听了纷纷点头赞同。
“如果要扩大办学规模,办学场地是个大问题。”有人说。
“是的,原来的私塾教室太小,只能容纳几十个学生,满足不了需求。”有人附和道。
沉默,静思。
“哈哈我想到了一个好地方,最适合办学堂。”陈氏族长站起来说。
“哪里?”大家伸长脖子急着问。
“真君庙。”陈氏族长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