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前辈大师课(第1/3 页)
这里面提到一个作品产出贡献的问题,很值得注意。
说是作品的产出过程,可以独自承担,可以多人合作,也可以借助工具。
产出相同作品的情况下,独自承担作品产出的人贡献最大,对灵气的吸引力最高,灵气吸收量也最多。
多人合作的话,合作者会分走一部分灵气。
借助工具的话,工具倒是不会分走灵气,但它会降低你对灵气的吸引力。
如果作品产出过程中,过于依赖工具,导致工具的贡献过大,而自身技艺并未怎么得到施展的话,可能一点儿灵气都分不到,甚至很多连灵气都吸引不来。
报告中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
两个包子铺,一个师傅自己擀面、和馅儿、包包子,另一个师傅用厂家直供的包子,只自己蒸一下。
前一个铺子的包子即使味道不及后一个铺子,师傅周围也会有灵气汇聚的现象,但后一个铺子师傅周围的灵气却一点儿触动都没有。
同样的区别,在中医和西医上也有体现。
靠自身知识和经验问诊治病的中医,对灵气的吸引力比很多靠机器诊断的西医,要强不少。
总的来说,还是依赖自身技艺产出作品,获得的灵气收益更高。
传统手工艺活儿,恰好是这方面的翘楚。
所以目前在吸收灵气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都是传统手工艺方面的大师和他们的衣钵传承人。
前者因为身体原因,在灵气融合进身体那一步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所以整体进度大多还比自己的徒弟慢点。
当然,前提是这个徒弟的技艺,就算还未到能出师的程度,也得算得上精湛才行。
像京城灵调总局的局长冯儒老先生,他是书法大师,也是古籍修复方面的专家。
他从国博退休后,就只专研书法了。
而冯锦文是他的小儿子,从小跟着他学书法,现在也是这方面的行家。
冯锦文虽然书法还比不上冯儒,但他年轻一些,身体更好,反而先自己的父亲一步,开辟了灵台空间,凝聚出了自己的灵力。
除了作品产出贡献和吸引灵气之间的关系,这份报告里还说明了一些吸收灵气的注意事项。
比如技艺不够精湛的话,就尽量不要和其他吸收灵气的人离得太近,灵气会选择技艺更好的那个人。
两个人的效率可能都会被拉低。
还有灵调局目前观测了灵气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