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靖华(第1/4 页)
1897—1987
曹靖华,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人。我国最早介绍苏联文艺作品的翻译家之一,有译著《铁流》、《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虹》、《保卫察里津》等,1949年后有散文集《花》、《春城飞花》等。其散文亲切自然,质朴浑成,对于中国当代散文的繁荣有很大贡献。
<h3>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h3>
幼年读书,遇“服之不衷,身之灾也”,曾想:衣所以蔽体、御寒而已,怎么穿得不当,还足招祸?遇孔子“微服而过宋”,曾想:像“万世师表”那样方正、古板,连走路都“行不由径”,吃饭也“割不正不食”,一旦人要杀他,为了不使人注意,怎么还把平常的衣服都换了逃走呢?此外还遇到许多有关衣服的话,那时都不求甚解,终以不了了之了。
辛亥革命初年,我满身“土气”,第一次从万山丛中出来,到县城考高小。有位年纪比我约大两倍的同乡说:“进城考洋学堂,也该换一身象样的衣服,怎么就穿这一身来了。”
我毫不知天高地厚,一片憨直野气,土铳一样,这么铳了一句:“考学问,又不是考衣服!”
这一铳非同小可,把对方的眼睛铳得又大又圆了。他连声说:“了不起!了不起!有理!有理!”
我当时不辨这是挖苦,还是正语。不求甚解,仍以不了了之了。总之,书是书,我是我。不识不知;书本于我何有哉!
“五·四”风暴中,作为一个北方省城的中学生,到上海参加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会议。这宛如一枚刚出土的土豆,猛然落入金光耀目的十里洋场。“土气”之重和当年从深山落入县城的情况比来,真是天上人间。
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举目所至,多为红红绿绿,油头粉面。不快之感,油然而起。碰壁之余,别有一番从所未尝的涩味在心头。我咀嚼、回味……,后来读到鲁迅先生有关文章时,才恍然悟到:甚矣,穿着亦大有文章也!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少女》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上海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宜。如果一身旧衣服,公共电车的车掌会不照你的话停车,公园看守会格外认真的检査入门券,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所以,有些人宁可居斗室,喂臭虫,一条洋服裤子却每晚必须压在枕头下,使两面裤腿上的折痕天天有棱角。”(《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四,页四三一)
啊,原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