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感太弱的人是危险的(第1/5 页)
(01)
晚清有个很大的疑案,是那种正经史学家见之绕行的大悬疑:
疑案的当事人叫刘锡鸿,他出身于渔夫之家,凭自己的努力考中举人,入广东衙署。适逢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英国人按条约要进入广州摆摊做生意。衙署群议汹汹,可是没人敢行动。刘锡鸿凭了一身勇力,率乡勇逐走英国商人,为自己在仕途上打出一点小名气。
但是,刘锡鸿终究是草根出身,没关系、没人脉、没势力、没背景,在当地还是混不下去。恰好洋务派领袖人物郭嵩焘来广州,认为刘锡鸿这个人,人品方正,性子耿直,除了读书读得有点呆,爱较真之外,还称得上可造之才。
于是郭嵩焘带刘锡鸿去了北京,在刑部任职为员外郎。如此说起来,郭嵩焘算是刘锡鸿的恩师与挚友。不久郭嵩焘放洋,临行前向朝廷举荐刘锡鸿,让他作为自己的助手,两人一道去了英国。
出国之后,刘锡鸿目睹英国之繁华,叹息道:这里,实在是个文明之地呀,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应之事。设若我大清国也能如此,何愁国家不强大呀。
刘锡鸿的感叹,也是郭嵩焘的感叹。于是他再次向朝廷举荐,朝廷下旨,委刘锡鸿为驻德公使。
好友升职,郭嵩焘喜形于色,摆宴为刘锡鸿庆贺。
可是刘锡鸿拒绝了,并做了一件,让郭嵩焘始料不及、大跌眼镜的事情。
(02)
刘锡鸿突然向朝廷举报,称郭嵩焘是汉奸,并列举了郭嵩焘十大汉奸行径。
这十大汉奸行径,包括了郭嵩焘出席宴会,因天气冷竟然披上了洋衣。奏折中,刘锡鸿充满正义地指出:即使是冻死,也不该披洋衣。
此外,郭嵩焘参加洋人的音乐会,竟然学着洋人的模样,拿着节目单翻阅。刘锡鸿指控,这是十足的汉奸行径,绝对不可以饶恕。
还有,郭嵩焘竟然想学英语,去父母之邦,学夷狄之语,岂非汉奸而何物?
……林林总总,十大罪状。
这些罪状,现在看起来好笑,但在当时,却是极严重的事件。
朝臣们惊讶之下,急忙落井下石,一块儿冲出来群殴郭嵩焘。郭嵩焘吃惊了好长时间,才醒过神来。
刘锡鸿,是在有意陷害他。
十大罪状列出来,堪称一击致命,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若非是深仇大恨,很难下得了这个手。
可这是为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