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第2/3 页)
诏书,我或还可助一臂之力。我皇甫氏国破家亡,既罪外寇,又乃自取。我本无意于帝位,长日悠游山水,谈玄论道。奈何天不予宁日。此乃天道,人不可抗。衣中诏书,由大人自取。此后兆玉隐姓民间,完成初宜遗愿之后,释氏佛门将是我容身之地……”
“大晛无宁日久矣,海晏河清之日,乞望大人善待皇甫宗亲,善待天下百姓。”
李秾心绪复杂地念完书信,落笔是皇甫兆玉。那名字间字痕迹很淡,书写之人已无心再提笔蘸墨,以枯笔写就,锦衣裹之。
赵执在院中沉思良久,将沉渊推回鞘中,静默无言。
“他是皇甫氏血脉,祯王若还留在建康,日后你们二人争雄,必起干戈。”
经过这些年,赵执已将人事看得清楚。他接着李秾的话说:“即使我和祯王没有相争之意,恐怕形势也不允许……只要有人想反对赵执,祯王就是一面最佳的大旗。而拥戴我之人,必会相争,如此相斗,除非一人身死,否则只怕永无宁日。”
李秾感慨万千,赵执走了这条路,日后种种身不由己之事,只会更多。可他走到这一步,身后已是没有退路了。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祯王殿下乃是淡泊君子。”李秾察觉赵执心绪沉重,便走到院中将他拥住。她宽慰他:“他是以退为进,更是相信你的品性。元庆年间至今种种,便足以证明,此信中语出自真心。你该约束众将,做到他信中期许,便是互相成全了。”
赵执反手搂住她,“李秾,日后决断众务,我必还有无数艰难的决定要做,你都能向今日这般陪在我身畔为我开解吗?你能答应我吗?”
李秾想说不,鹤鸣楼中同样事务众多,她必然也同他一样忙碌。日后决断朝堂之事,最要紧的选好最得力的尚书令,但看赵执倚在她耳畔心绪不佳,到了此时,换做任何人,心中都会有所彷徨……便只点点头。
“我当然答应你。”
————
建康之劫,罪在拓跋。罪魁拓跋虎文被枭首示众。
第二年,春夏之间,赵执以迅雷之势平定四境混乱,抓回逃匿的檀氏族人下狱审理,以工代赈,自各地抽调五万民工发建康重建帝京。又一年草木蓊郁,浓阴匝地的建康夏日,秦淮河畔渐次恢复了昔日的喧闹繁华。只是在车水马龙间,朱雀桥畔,昔日闻名四境的鹤鸣楼却再也看不到了。那场弥天大火,鹤鸣楼化为灰烬,再想重建,谈何容易?
鹤鸣楼不在了,在它不远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