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星际探索:科学智慧的深度交融(第2/3 页)
,我们能够确定恒星的化学成分、温度、压力等物理参数,进而深入了解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过程以及它们的演化轨迹。”
马斯克沉思片刻后,话锋一转:“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系外行星的探索。这可是当前太空搜索领域的热门话题。目前我们发现系外行星的主要方法有凌日法、径向速度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凌日法只能探测到那些轨道平面恰好与我们视线方向近乎平行的系外行星,而径向速度法对于质量较小的行星探测灵敏度较低。”
向阳点头表示同意,说道:“确实如此。我认为我们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探测技术,比如微引力透镜法。当一颗恒星经过另一颗更远的恒星前方时,会产生引力透镜效应,使背景恒星的光线发生弯曲和放大。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恰好有一颗系外行星围绕着前景恒星运行,那么行星的引力会对光线弯曲的程度产生微小但可测量的影响。通过精确测量这种微引力透镜效应的变化,我们就能够发现系外行星,而且这种方法对于不同轨道倾角和质量范围的行星都有一定的探测能力。”
“这是个很有创新性的思路!”马斯克兴奋地说道,“另外,一旦我们发现了系外行星,对它们的大气层研究就成为了关键。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行星的大气层组成、温度结构、是否存在生命迹象等信息。可以发射专门的系外行星大气探测飞船,携带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在行星凌日或者掩星的时候,对行星大气层进行‘扫描’。想象一下,当我们接收到来自遥远系外行星大气层的光谱信号时,就像是收到了来自外星世界的‘密码信’,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分析这些光谱信号,解读出其中隐藏的关于行星大气的秘密。”
在讨论的过程中,向阳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马斯克先生,这些太空搜索项目都需要极其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且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投入和技术风险。比如,打造多波段联合观测的太空望远镜网络,需要解决不同望远镜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步观测以及轨道维持等诸多难题;而系外行星大气探测飞船则需要具备高精度的自主导航和指向控制能力,才能准确地对目标行星进行探测。”
马斯克坚定地回应道:“向阳,我明白这些挑战的艰巨性,但正是这些挑战推动着我们不断突破科技的边界。在成本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就像我们在特斯拉汽车制造中,通过电池技术的改进、生产工艺的优化等方式,逐渐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成本,使其能够被更广泛的消费者接受。在太空探索领域,我们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