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第1/3 页)
一座三层小别墅。看似是私家豪宅,但后来,这里成为他真正的老窝——一个制毒大本营。
「制毒专家」,成为了刘招华人生第三个身份,也是危害性最大的一个。
就这样,一个业务娴熟的法警,同时还身兼一个塑料厂老板的身份,背后还隐藏着「毒师」的真正身份。
90年代初,年仅26岁的刘招华,可谓是如今「斜杠青年」的始祖。
这个一夜暴富的苦孩子「衣锦还乡」,吃穿用度都异常大手大脚。
自家带泳池的豪宅建好后,他还大摆宴席,款待当地的头头脑脑,一时间风光无限……
甚至当他回法院上班时,某个同事善意地提醒他:「小刘啊,你开这3。0排量的皇冠车太招摇了,人家院长也就开桑塔纳……」
刘招华咧嘴一笑,没说啥。没过几天,他就辞掉了法警的工作。
甚至院长还亲自挽留他,认为队伍损失了一个C位干将。
这几年从武警干到法警,对刘招华而言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他从中谙熟大量专业知识:从犯人的追捕、押解,到看管、送审,甚至器械的管理,全都了如指掌。
这也导致他今后成为了警方「最狡诈,最难对付」的对手。
04
91年之后,我国警方意识到了冰毒的危害,也对其制备所需的原材料,特别是麻黄素进行了严格管控。
当时还任职法警的刘招华,洞悉了这一点——他明白,一旦毒品被警方盯上,第一时间就会调查原料采购渠道,如果继续用麻黄碱制毒,暴露的概率极大。
因此,他决定摸索出其他的制备方法。
对此刘招华有着强烈的自信:一来,他有钱,资本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他可以一次性掏出40万巨资,投在毒品的「研发」上。
二来,他本就是化学天才,只靠自己查资料就能无师自通,找到替代的制毒方法。
果然,到了1996年时,刘招华已经有一套稳定的制冰毒方案,采用硫酸制备,能够完全排除麻黄素。
但他对这个方案并不满意,因为生成的硫酸甲基苯丙胺,纯度不高,外观也不好看,卖不出好价钱。
为此,他特意远赴陕西,去到西安交大拜访了一位退休的知名化工专家,请教甲基苯丙胺的制作技术。
老教授被他一张嘴皮子说动,加上不知道这就是冰毒,以为只是某种减肥产品,便答应帮忙。
泡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