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第1/1 页)
因为反应慢,怕说错,我们说话更慢,引来他人白眼后,时时都在察言观色。
下一次说话,还没开口,先盯着对方瞅半天,观测他眼底有没有流露出不耐烦。
冥想、深呼吸啥都我都试过,但对我来说最有用的,是《认生的人》这本书里的:「享受想不通的15分钟」。
就是每次需要你讲话时,无论是同学聚会,还是与男票约会,或是与父母博弈。
都提前给自己15分钟时间,设想一下,最坏的情况,一定可劲往坏了想。
然后再想,最好会怎样?
这个方法尤其适合担心自己说错话,做不好的伙伴!比如,我!那次,和老师以及老师的两个朋友吃饭。
老师我不熟,那两个朋友都不认识。
但久仰老师大名,格外珍惜这次见面。
深呼吸了十次,还是紧张得不行。
然后我就在脑中想象了一下,最糟糕的情况:讲话结巴,说病句,平翘舌音不分,词不达意,脸红脖子粗。
老师从此不再联系我,俩朋友在心里取笑我。
然后怎么?
可以接受呀!当然不接受也不行。
并且我意识到能和老师见上一面已经达到目的,后面如何都无所谓。
同时又想了,还不错的情况:淡淡微笑声音甜美、准确幽默接话、大方发表独到见解。
然后怎么?
觉得自己自信满满呀,虽然是想象的,但肢体已经不自觉地舒展开来,展示出自信姿态。
讲话的紧张感,主要来源于我们对未知与突发状况的恐惧。
预设最坏的状况,相当于让大脑提前有了准备,心里有谱,甭管这个谱好不好,都能踏实很多。
如果你等会就要去见朋友,不妨现在就快速在脑中过一下,最糟和最好的情况,毫不夸张,一定会舒畅很多。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不是你反应慢,也不是你脑袋不灵光。
而是你总用慢速的思考脑来回答问题,事实上,调动日常经验更快速也更靠谱。
以上5个方法,就是不断地让你联系日常生活,之后把生活经验,有结构地铺排。
然后用模板把它讲出来。
最后通过想象最坏和最好的结果,不抱希望地,不不,错了,是不过分紧张地坦荡应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