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生总是最容易堕落的群体 大学生防堕指南(第1/6 页)
为什么大学生总是最容易堕落的群体?:大学生防堕指南
高能量青年养成记:10个心理工具送给开学的你
高中比我大两届的一个学长,教师子女,从小成就拔尖,结果考上复旦三年后,因为沉迷游戏挂科被退学了。
他妈妈感觉非常丢人,把他偷偷地安排到另一个县重新高考。这个学长也是真聪明,随便复习了一年,又考上了另一所985。
我想,被退学的这一年,他大概对自己为何堕落、将来该如何发展,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吧。
毕竟,人生中的很多弯路,其实是早就被注定的必经之路。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在12岁-19岁时期,也就是从初中到上大学以前,要完成的心理任务是「达成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说白了就是:
你能知道自己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从事什么职业,如何承担自己在社会中的各项角色。
然后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孩子在19岁的时候无法完成这项任务。
毕竟,我们在上大学以前,被家长和老师灌输的思想是:
「什么心都别操,只管把成绩提上来就好了」。
我们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想,我是个什么人,我想做什么职业,我想过怎样的未来。
我们唯有一个目标:替父母考个好大学。
于是,等到我们19岁,上了大学,才开始完成自我同一性这项任务。
高中只有一个选择,考好的成绩;到了大学,选择突然就多了起来。
打游戏,谈恋爱,学习,混社团,甚至就算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也没人会管你。
当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嘛,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三观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自然会滑入堕落的深渊。
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初高中时期一门心思学习的孩子,被父母管制严重的孩子,到了大学或者到了社会中,越容易出现心理混乱期,甚至是堕落。
还有一个原因加剧了我们的混乱:从19岁到25岁,这个阶段我们的心理任务是,寻找亲密关系,解决孤独感。也就是找个好的对象。
这就尴尬了,一边还没搞清楚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一边已经开始完成下一个找对象的任务了。
于是,大学里的各种狗血爱情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显然,我们还没学会对自己负责,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