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山河(十)(第1/3 页)
第一缕晨曦照往宫楼的时候, 尚书台和黄门署的灯火还没有熄灭,一撂一撂文书高高垒着堆满了奏案, 来往之人行色匆匆。
数日前起, 皇帝几乎不理政事,这里就成了宫署中最繁忙的地方。尚书台职权刚刚加大,选贤任能、监察弹劾诸事都收了上来, 一切制度草创,却缺了最大的主心骨。
本来,皇帝设大将军、光禄大夫等三人同领尚书事就是不放权、一切自己抓的意思。
第二次序的大将军李延照现在又带兵在雁门。
再往下, 谢谊是来中朝挂个名, 光禄大夫魏绾不敢拿主意。
往前涉祭祀兵戎、劾案百官执行诛罚、郡国上计考课等最重要的事还有太后可以决断, 现在太后也殁了,巨大的权力空洞就此出现。
但由于政事定夺已经需要尚书台的符印,一切还是围绕着尚书台,只不过已变了味。
从前只是负责文书杂务、传递消息的内监反而成为了实际上的定夺者:明面上尚书台的主管、掌文书众事的中书谒者令曹舒;主符节事、谴使、授节的的符节令;掌握着玉玺、虎符、竹符一半的尚符玺郎中……甚至周清这样在御前的中常侍。
亲母早逝、子息单薄、兄弟大多尚幼的皇帝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暴露出了最大的弱点——年轻天子才以少府尚书台为抓手攥住的巨大权力,立刻呈现旁落内监近臣的隐患。
对这个局面最不满的就是丞相郑沅,本来从前由他单独抉择的两千石以下官员监察任免之权,现在文书草拟以后要交尚书台, 由尚书台再来颁告,任免都被积压案头, 迟迟下不来。
朝议也一再拖延, 无法上呈。
郑沅颇有微词——
“现举倾国之力用兵,十万火急军机奏要皆累于案牍之上,边塞乌云蔽日,长安还不听一声雷响, 反闻殿前黄雀在梁下嘈嘈切切, 这是何等奇观?”
“我辅国相邦, 尚不能通天听,不知国之何似!”
郑沅使人递了几次符印依旧未得召见,又端丞相之架不肯纡尊亲叩玉阶,这日下了急令,遣御史中丞觐见。
御史中丞比较特殊,虽名义上是千石外朝官,隶属于御史大夫这个“副相”,但却是殿中臣。拥有可以通行禁宫的符印、主管宫内诸事、受公卿奏事:宫内外传递信件、物品等都需加御史中丞印,职权颇大。
因此,御史中丞也是外朝和内朝之间的纽带。
但御史中丞再是“宫内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