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1/8 页)
荣家祖孙乔迁新居, 在胡同里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归国华侨的身份本就引人侧目,荣润良正式入住后,又挨家挨户地拜访街坊们, 并告知大家, 他的中医馆即将正式开门营业, 欢迎大家来医馆就诊。
医馆地址就是他买下的那套两进四合院,前院充当诊室和药房, 后院是他们祖孙的住所。
整个医馆只有两个人, 医师是他本人,学徒是他那个一句中文也不会讲的小孙子杰克。
尽管他订做的药箱药柜已经陆续被送进医馆了,但他这一系列操作落在街坊们眼里,仍跟闹着玩似的。
医馆开业后,大家碍于情面, 在门前经过时会道一句恭喜,像老狄家这样收到过人家礼物的,还给荣大夫送了开业花篮。
但是真正上门求医的却一个也没有。
早年间破四旧的时候,中医受到了不小的波及, 好中医十分难寻, 再加上报纸上经常报道一些江湖郎中坑蒙拐骗的新闻,让很多老百姓对中医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而且这位荣大夫在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 老外能懂什么中医呀!
所以,大家宁可绕路去医院挂号看西医,也不会去家门口这个荣氏医馆看病。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排斥中医,也有对荣润良的中医水平比较好奇的。
比如郭美凤。
她打小跟着老娘学唱戏, 整天舞枪弄棒难免有个磕碰擦伤,她小时候看的可都是中医, 心里对中医是比较认可的。
天津的电影首映式结束后,她紧接着又跟着剧组跑去上海宣传,舟车劳顿的郭老师感觉自己后颈和左腿有点酸痛,就打算去荣氏医馆看看,给荣大夫开个张。
她带着孙子孙女上门时,荣润良正领着杰克辨认药材。
杰克连中文都不会说,面对药材名更是两眼一抹黑,瞧见小伙伴进来了,他立马拉着双胞胎跑了。
“荣大夫,您这教育也太超前了,杰克才三岁就开始认药材啦?”
这不是揠苗助长么。
“三岁不算小了,我们荣家都是三岁开蒙的。”
荣润良也是三岁开始学医,小时候吃过学医的苦,所以到自己儿子三岁时,就没有强制给他开蒙。
结果荣家几百年基业在他这里断了传承,他已经年过花甲,培养的徒弟里无一人姓荣。
自己儿子对中医全无兴趣,就只能将眼光放在孙子身上了。
郭美凤听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