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第2/3 页)
聿白身为侯府长公子,一人便代表了整个家族的朝向。
齐氏不再是殷承恪的靠山了。
事态怎会发展至今日这步田地!!
绝望之余,殷承恪愤恨地怒视那位光风霁月的太子。
殷承佑他好算计!
行事如此阴诡,心机如此深沉,倒是不甚符合太子一贯的作风!
可是谁也怀疑不到那位已经“过逝”的昭懿公主头上。
毕竟,她早已不存于世了。
第121章
底牌是最后的退路,殷承恪不会轻易暴露。
但殷灵栖会逼着他动手。
太子在妹妹授意之下,于政坛愈发活跃,近来在朝政之事上屡屡进言,见解颇深,得到天策帝及众臣的认可。
太子的声望越来越盛。
殷承恪坐不住了。
“太子性情平和,本不足为惧,怎的近些时日变了一个人似的,手腕阴狠,雷厉风行。”
心腹近臣疑惑:“莫非背后有高人指点?”
“高人,”殷承恪冷嗤一声,“依本王看,堪称妖人。”
“是位狠角儿。”他咬牙切齿地道。
“而今满朝文武人尽皆知齐聿白之功绩实则是太子授意为之,他齐聿白的成绩就成了太子的成绩。得来全不费工夫,太子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名利双收,拿齐聿白的心血为自己的声望铺路。”
殷承恪眉头紧锁:“本王的皇弟,一向胸无城府,何时竟养成了这样深沉的心思。”
“二殿下,形势危急,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一名幕僚出列进言道。
“是啊,东宫回京不过半载的光阴,便已笼络了朝野上下的人心。君舟民水啊殿下,此时若再不出手制止,只怕风向愈演愈烈,若真到了万民臣服的那一刻,殿下即便登上储君之位,太子已然深入人心,有前者为鉴,一时亦不能服众,恐民心不为殿下用。”
一旁的幕僚闻之纷纷上前来齐声劝谏:“请殿下三思!”
“请殿下三思!”
殷承恪谨慎机警,本不欲过早动手,见过半数的心腹纷纷进言,忽的有些动摇了。
议事完毕后,幕僚依次退散,殷承恪坐在空荡荡的书斋里,以手抵额。
“你说,本王应当放手一搏么。”
他心思太细,纵有幕僚陈述利弊,但殷承恪仍是难下决断。
跟随他多年的王府侍读是他最信赖的人,听见他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