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粮草告急(第2/3 页)
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深知,粮草乃军队之命脉,一旦短缺,后果不堪设想。
但在这异国他乡,如何筹措粮草,又成了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诸葛亮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我思得一策,或可解我军粮草之急,亦能助百姓重归田园。
眼下,我军手中不是握有众多俘虏吗?何不让他们与百姓并肩,共赴那久违的田野,重拾锄头,共耕一方?如此,既能使俘虏得以改过自新,又能使荒地重现生机。”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将领,继续说道:“至于粮种,我军库中尚有余裕,可慷慨借予百姓。但世间万物,皆有因果,百姓收获之时,需上交所得粮食的三分之一,以充军需,此即为我之屯田之策。如此,军需得以保障,民心亦能安定,何乐而不为呢?”
关羽,这位义薄云天的武圣,听闻诸葛亮此言,先是微微一愣,随即那双丹凤眼内闪过一抹深思。
他脑海中迅速浮现出百姓流离失所、农田荒废的凄凉景象,又想象着在诸葛亮的屯田政策下,田野再次焕发生机,百姓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片刻之后,关羽的脸上绽放出赞许的笑容,他猛地一拍案几,站起身来,声如洪钟:“军师此计,真乃神来之笔!既能解眼前之急,又能为长远打算,关某佩服之至!”
言罢,关羽身形一展,犹如猛虎下山,大步流星地走出营帐,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他深知,此刻的行动比任何言语都来得更为有力。
关羽迅速召集起麾下的将领与士兵,将诸葛亮的屯田政策详细传达,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明了,确保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并执行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
在他的亲自督战下,俘虏与百姓被有序地组织起来,他们或肩扛锄头,或手提种子,浩浩荡荡地向着那片等待复苏的土地进发。
春日的阳光下,他们的身影拉长,仿佛预示着新的开始,而这一切,都始于诸葛亮那充满智慧与慈悲的屯田之策。
就在这紧要关头,英姿勃发的周瑜挺身而出,他的目光穿透了层层迷雾,闪烁着智慧与决断的光芒。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诸位,我们不可坐以待毙,眼看粮食收成缓慢,而这岛国四周皆是浩瀚大海,资源丰富无比。何不利用此地利,组织精干人手,下海捕鱼,以此为食,既能解燃眉之急,又能增添餐桌上的风味,何乐而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