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洛显之,三日三迁!(第7/12 页)
洛显之沉吟道:“可能是父亲不曾关注这方面,他有自己的执政思路,江左浮华能让他更多的从士族手中掠取钱财,供给国用,而且父亲一直支持陛下北伐,大概也是注意到这方面,要速战速决。”
“速战速决?”
萧衍更是好奇,但如今回忆一番,貌似真的如此,洛有之在执政时,对于北伐有种迫切,基本上在不伤害梁国基本盘的情况下,竭尽全力的支持自己北伐,不断的北伐,这和大多数文臣是不同的。
洛显之点点头凝重道:“正是由于臣刚才所说,这世上没有不腐化堕落的王朝国家,如果不能在英主在位期间完成足够的功业,那未来会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我们不能在国家大政难行之前完成大业,未来就更难以执行了,陛下,臣听北方回来的人说,有官员在军粮中,中饱私囊,导致我军败绩,您想过没有,如果日后这种官员越来越多的时候,那该怎么办?
在先汉末年的时候,山东的义军为什么会势如破竹的攻下山东,那些官员上下其手,导致山东战备不利,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我大梁,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即便是经过父亲十八年的整治,还是没有抑制住这种倾向,父亲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压制士族权力上,精力有限,其他方面只能忽视了。
陛下。
臣想,在臣的父亲执政的时候,一定和您说过。
士族对国家的伤害当然是很大的,他们隐匿人口,导致我大梁不能全力出手北伐,所以他要全力打压士族,
但臣想要说,这世上并没有完全没用的阶层,包括士族。
士族自然有积极的意义在,比如树立起一种标杆,这些人对名声的追求,是陛下可以利用他们的工具。
而且大多数的士族因为追求名声,在很多方面都会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富贵的傲慢’和‘富贵的善良’。
臣记得在臣的族中典籍里面,先汉百姓说过一句相当经典的话,叫做‘如果我拥有他的财富和地位,我会比他还要善良’。
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这些传承时间久的士族阶层,只做大奸大恶之事,普通的小恶,一般是不做的,不是他们更善良,而是不值得,利益和付出不成正比。
寒门则不是如此,他们还处于原始积累的阶段,日后他们也会成为这些传承久远的贵族,成为体面人,但在原始积累阶段,他们的手段就不得不粗糙一些,而这些粗糙,通常会直接伤害到最底层的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