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玄宗震怒,宪宗狂喜,太宗气晕(第3/6 页)
以至于在自己死后,安禄山便起兵反叛。
“都是朕的错啊!”
李隆基痛心疾首道。
还有那藩镇,或许真的过于势大了,集财权,兵权,政权于一身,俨然已是国中之国,何况还有许多如安禄山、史思明那样的胡人出生的节度使,谁能保证这些蛮夷对大唐的忠诚?
蛮夷就是蛮夷,就算久沐华夏文风,也改变不了其狼子野心!
越想李隆基越害怕,深感当年放权给节度使是个错误,如今节度使做大,俨然已经是土皇帝般的存在,必须想办法限制节度使了,安禄山已经伏诛,但那狼心狗肺的史思明也必须死!
然后想了想朝中的异族将领,哥舒翰,突厥人。
高仙芝,高句丽人。
李光弼,契丹人。
史思明,突厥人。
安禄山,胡人。
不知不觉,朝中已经有这么多位高权重的异族将领了。
李隆基越想越心寒,削藩,必须削藩!
这节度使制度简直遗祸万年,必须加以限制甚至废除!
念及此处,李隆基起身,郑重对一旁侍候的高力士道:“力士,宣正三品以上官员来宣政殿商讨国事!”
高力士看着仿佛回到年轻时励精图治的李隆基,热泪盈眶回道:“臣遵旨!”
便转身走出花萼相辉楼。
……
大清
康熙时期
北京,紫禁城,南书房
夜色深沉,南书房内烛光闪烁,映照出康熙帝密布麻子的脸庞。
他手持一卷史书,目光却时而投向窗外深邃的夜空,看着天幕。
一旁,几位大臣或站或坐,皆神情肃穆,屏息以待,不敢有丝毫懈怠。
“朕观这天幕所言,不禁感慨万千。”康熙帝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感慨。
“想当年,朕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改八旗,平三藩,收兵权之难,历历在目。今日听天幕所述,方知赵匡胤当年结束五代乱世,是何等不易。”
大臣们闻言,皆面露凝重之色。纳兰明珠上前一步,躬身说道:“皇上所言极是。臣等虽未亲身经历五代之乱,但从史书中亦能体会到彼时之艰难。骄兵悍勇,目无天子,肆意袭杀上官。更有逆贼安重荣喊出大逆不道之言,简直有违天道!赵匡胤能一统天下,终结乱世,实乃一代英雄。”
“纳兰爱卿所言虽有其理,却未尽其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