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羁旅(第4/5 页)
地方,给他一个树枝在地上画出来”。
德生依言捡来一根木棍,恭敬的双手递给老头,店掌柜接过木棍,在泥地里画了个圈,又指了指大树。德生这次明白了,这圈代表的是这里。
店掌柜继续从圆圈画了一条线,又指了指三岔路中的一条,很明显,是说该沿那条路走下去。德生赶紧点头,表示明白。老头继续歪歪扭扭的划着道路,在一段路后出现一个分叉,店老板对其中的一条打叉,看来“此路不通”。
店掌柜继续画下去,下一个岔路口是左拐,再行一段路程,店老板画了个圈圈,用木棍用力点了几点,又用指了指灯笼,用另一手做出写字的样子,又指了指地上的圆圈。
这回德生看明白了,兴奋地回头对车上的瘦汉子大声叫唤:“哥,是个杂货铺,掌柜的说这附近有人会写汉字!”回头对店老头深深弯腰鞠躬感谢,转身准备登上车驾。
邢义忽然对他说:“看看,有驱寒、保暖的,买了来。”德生恍然,又返回店里,在演示寒冷、包裹、发抖之后,店掌柜的终于明白了点,挪出墙角的坛子,里面是发酵的奶酒——这东西确实是驱寒佳品。德生尝了一口,就有一股暖流从腹部涌起,顿觉精神不少,嘴角还留下淡淡的奶香。
结账的时候又有点问题,看来在这里还是流行以物易物的蛮荒之地——银子又不能直接吃喝,一块果脯都比一大串铜板更实在。最后倒是包裹里几根平时打到的野鸡尾羽解决了问题,那些因为漂亮被窦扬喜欢,这几天玩腻了,德生帮他留着都鸡毛,结果被店掌柜的一眼看中,那如获至宝得样子让德生发笑,难道他也有个喜欢鸡毛的大孙子?临走时候,德生随手想把几枚在这里根本不能通神的五铢钱送给店老板,老头子都不乐意要。
等德生回到马车,已经有几个无聊的村民聚拢,在打量着马车,再很专家地指指点点,看来吃瓜心理不分古今中外,于世皆然。德生笑笑,把奶酒放入车厢,攀着车轼上了车,调转马头往店掌柜指明的方向前进。
第二个岔口左拐,行不多远,一簇大气肃穆的院子座落在绿树浓阴中,檐下却只有一盏风灯,不太符合中原的习惯,不过却实实在在的是汉朝的样式,灯笼上描的是个“晁”字。
正是个“晁”字!
万里征程,关山无数,终于是尽头了?如果不是,是否还有勇气继续走下去?
汉朝的灯笼技术特殊。这里难得见到。难怪店老板看到了类似的灯笼,就准确地想起了晁家。“吁……”,德生在院落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