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专项打击行动(第2/4 页)
省公布了第一份“不受欢迎外籍人员名单”,将数百名涉嫌参与非法谍报行动的外籍人员驱逐出境,其中包括上百名具有双重身份的外交人员,以及一些民间组织的驻曰人员。
此举立即引起悍然大波,受牵连国家纷纷采取报复行动,驱逐曰籍人员与曰本外交官。
这种摆在台面上的“外交情报战”,并不罕见。
涉外情报工作分为两类,一是公开的,一是秘密的。
任何国家的驻外使领馆都有负责从公开与半公开渠道搜集情报的外交官员,大多是披着外交官外衣的谍报人员。这些人平常的主要工作就是从报纸、杂志、电视新闻、政斧内参等渠道搜集与汇总情报,供本国决策者参考。
这类情报工作,一般不会惹上麻烦,毕竟大家都在这么做,又很少违反所在国法律。
问题是,公开的与秘密的没有明确界线。比如从一些半公开渠道获取情报,在某些国家就涉嫌违法。平时不会惹上麻烦,反正半公开的信息也没有多少秘密可言。只要到了敏感时期,从事这类工作的外交人员肯定会倒霉。
比如数年前,cia逮捕了一名俄罗斯的美女间谍,借此捣毁了俄罗斯情报部门苦心经营十多年的谍报网络,数名涉嫌为俄罗斯提供情报的美国社会名流锒铛入狱,俄罗斯立即采取报复措施,将数名美国外交官驱逐出境。
那些外交官做错什么了吗?
显然没有,他们只是“外交情报战”的牺牲品。
曰本当局如此疯狂的驱逐外籍人员与他国外交官,也是处于外交上的考虑,即表明曰本的强硬立场。
说白了,就是保住颜面。
真正的斗争,肯定不在台面上,而是在台面下。
一夜突击,不但军事情报局的两个谍报网被捣毁,大陆其他数家情报机构的谍报网受到牵连,就连一些无关国家的情报机构都被殃及。
有意思的是,情报本部还在突击行动中逮捕了几名cia的谍报人员!
虽然这些人随后被秘密移交给cia,作为礼尚往来,cia也释放了几名秘密关押了好几年的曰本谍报人员,但是cia在曰本苦心经营的一个情报网就此瘫痪,直到数年后才再次恢复运转。
这下,大木容谷该满足了吧?
事实并非如此,毕竟情报本部的报复行动来得太晚,军事情报局有胆子下手,肯定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
被捣毁... -->>最新章节!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