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族弟是个奇葩(第1/5 页)
写了孤魂无主》,而且获奖,竟然名列“徐迟散文奖”榜首,家乡兄弟们说:“阎家老屋(老老祖宗的宅院)还有奇人,咱们县的江湖奇葩,你接着写吧!”
可不是嘛,弟娃和他大(陕人叫父亲)顺和哥,素以率直闻名,性格粗鲁不撒野,多行善事乡情好,穷而弥坚,是礼泉县城敢于挺起腰杆大摇大摆走动的人物。
父子二人都爱说笑,是乡民喜爱的笑星。顺和哥袖筒里揣棒槌直出直入,弟娃是实话巧说拐着弯儿非把事办成不可;顺和哥是冷幽默,弟娃是黑色幽默;顺和哥一肚子的怨气蓄势待发,弟娃却混迹街头呼朋唤友口无遮拦——老人们说他是“混世魔王”,就像贾母说宝玉那样,其实是一种爱称。
弟娃他大也称奇
顺和是阎家老屋排行数三的一个老哥。困难时期过年,队上每户发十多斤麦子,只能几户凑起来磨面。磨完面队上要收费,顺和哥说:“我是长款户,你扣吧。”队上说:“豇豆一行,茄子一行——那不是一回事。”顺和哥说:“那你就先把豇豆一行给我,我再把茄子一行给你。”又有一回,路上遇见一个女娃,伤心流泪,顺和哥问,她说:“想上学,学校不收,说‘十好几了,超龄!’”顺和哥说:“把他家的,几十岁的老婆子赶着去上扫盲班,十几岁娃说人家超龄了?”
顺和嫂一共生下四个娃,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在挣工分的年月里,一家六口只好饿肚子。过度劳累,顺和嫂病了。问:“啥病?”“没钱没粮上医院,咋知道啥病!”眼看着顺和嫂的脸和脚一天天争着肿起来。
1965年,好容易盼来个丰收年,队上来了个“四清”
工作队的娄队长,该队长难得地和社员同吃同住同甘苦,顺和哥编了一句顺口溜:“分粮分油,多亏老娄。”正月过年,阎家什字久违了的锣鼓又敲响了。顺和哥是阎家什字首选的鼓手。
正月十五一大早,顺和哥手执胳膊粗的鼓槌敲将起来,大鼓咚咚惊天动地,十副大铙地动山摇。只见铙手们的两手合合分分,举过头顶的大铙在空中翻滚、飞舞,发出“嚓嚓嚓嚓”雷鸣般的阵阵巨响。击鼓者的肚皮往前一拱一拱,腰杆屁股左拧右转;铙手们时而两臂伸直,时而两臂弯曲转着圈儿闪动。有人实打实敲,有人虚张声势,不断变换鬼脸,像耍杂技似的,逗得众人大笑不止。
只见顺和哥忽而槌敲鼓心,忽而槌敲鼓边,脸色通红,太阳穴上的青筋随鼓点暴起,全身的肌肉也随之颤动。那强烈的节奏,那音响的韵味,带着人们久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