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村里的刘老三(第4/5 页)
不过事?”刘老三笑笑问:“就你一家人过?”那人说:“哪能呢,谁一家人能过成事?”刘老三接过来说:“就不知道你都叫谁,别人的事你不来,叫别人顾你的事我看难,如果到了那一天,你就别来叫我,就是八抬大轿来请,我也不来。”说得那人又惭又悔,求刘老三把最重的活给他。有个婶娘很吝啬,事上借她新买的方桌她不给,刘老三提着个旱烟袋过去问:“咱叔死了你就支一张桌子待客,你死了孩子就用一张桌子抬埋你,天晴改水路,无事早为人。”两句话,婶娘就开始搬桌上的东西了。
刘老三能说会道,善于应对。事中千头万绪,娘舅家人最难对待。多年的老亲戚,客中的至尊,他们是亡人的亲人,是死者的代言人。要接待及时,礼节周到。联系他们与孝子的那个人没了,这条奔丧的路也就很少走了。既然来了,就要代亡人说几句话,数落孝子的不是,指出事中的缺点,表达娘舅家人的心愿,验尸、检查穿戴,主要是挑不是来的,就是万事具备,也要数落几句,如果对待不好,就不能入敛,后果十分严重。孝子长跪后,刘老三亲自出马递烟倒茶,嘘寒问暖,犹如外交部长谈判前的握手寒暄。后面就要唇枪舌战、针锋相对了。察言观色、攻心为上。嫌事过得小、杀牲口少的,就大告艰难,大诉苦处,求情告饶,软硬兼施:“都今儿了,还说什么呢?”,“娃也有难处,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指责待长辈不孝的,想借此为亡人讨个公道,出口气的,刘老三就说:“唉,久病无孝子,要看大方向,总体上还是孝的,大家说是不是”,“宁叫儿搡死,不叫儿想死,为了老人,娃娃这几年都没出过门。”真真假假,似是而非,一通子下来铁石心肠都要掉泪,一肚子怨气化为一声长叹,一腔悲愤也烟消云散。
作为总管,不但要对付活人,还要对付亡灵。家乡风俗白事一般都要领羊。领羊时孝子跪齐,亲戚六人来全后,牵羊入丧祭,羊东张西望,刘老三就开始说服亡灵的演讲:“你看,娃娃都费下这心了,你就领了吧。”羊还是东张西望,像是找什么人。“领吧,没什么可操心的,娃娃都来齐了”。羊儿还东张西望,咩咩地叫,“放心吧,娃娃都争气,你就领吧。”“你一生一世都是明亮人,领了吧。”羊儿扑棱棱一抖,刘老三下令:放哭声吧。孝子们哭声四起。
一个普通的白事,要三到七天,知客七八十人,来客二三百人甚至上千人,事中还有阴阳、厨子、乐人的介入。诸般人等的吃喝拉撒,要井井有条,白事礼数繁多,要样样考虑,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总管,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