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5(第3/5 页)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李世民向张公瑾求取自保的办法,张公瑾的回答合李世民心意,逐渐受到器重。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对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一事犹豫不决,于是请人占卜吉凶。此时张公瑾从外而入,一把抢过占卜用的龟甲扔在地上,说:“占卜是为了决定犹豫不决的事情,现在事情并无疑难,为什么还要占卜呢!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吉,难道就能够停止行动了吗?”这番话让李世民下定了除掉李建成的决心。
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张公瑾与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外,发动突袭,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斩杀。随后太子府与齐王府的人率军赶到玄武门报仇,张公瑾凭借臂力惊人,独自关闭大门,死守玄武门,抵挡住了他们的进攻。
3。讨伐东突厥:
李世民继位后,张公谨升任左武侯将军,封定远郡公。贞观三年(630年),张公瑾上奏朝廷,认为可以讨伐东突厥,并列举六条理由,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认可。
随后,兵部尚书李靖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总管。贞观四年(630年),张公谨随李靖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漠北之地尽皆归属大唐。李世民大喜,封张公谨为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
4。英年早逝:贞观六年(632年),张公瑾在襄州都督的任上因病过世,年仅三十九岁。李世民对他的离世感到哀痛,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为襄。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追思张公谨旧功,改封郯国公。
程知节(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人。他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他的主要生平经历:
1。早年经历:
程知节出身东平程氏,曾祖父程兴,北齐兖州司马;祖父程哲,北齐晋州司马;父亲程娄,济州大中正,后追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他自幼骁勇,善于骑马用槊击刺。
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起,盗贼蜂起,程咬金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护卫乡里。后来投奔瓦岗李密,得到重用,为内军骠骑之一。李密在军中挑选出勇烈之士八千人,隶属四骠骑,分为左右,号称内军。程知节领导其中一军,受到李密厚待。
2。辗转归唐:
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王世充与李密决战。王世充军攻击单雄信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