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齐王:再多,孤是一两都没有了。(第1/6 页)
大明宫
贾珩闻听崇平帝之言,连忙拱手道:「臣谢圣上信重。」
这就是但有所求,无所不应,这种信重程度,其实已经远远突破了君臣分野。
心头不由感慨,这就是银子的魔力。2
崇平帝摆了摆手,微笑说道:「子钰,军械一道,朕虽不知,但也知并非朝夕可成。此事,朕也不催办你。其实,如非你坚持,朕以为如前宋之时,军械何其坚利,依然四面受敌,屡败屡战!朕寻思着,军械虽强,如无军将效死,终是于事无补……反观前明,开国之君以南统北之时,以徐常李三将领兵北征,驱逐残元,纵横大漠,何言我汉人不若胡人?更不必说刘汉时,卫霍深入大漠,后人谓之一汉当五胡!可见,虽军械大利兵事,但决胜还在于人。」9
贾珩闻言,目光闪了闪,赞同道:「圣上之言高屋建瓴,军国大事,胜负在人,正卒伍丶修甲兵,终究是正卒伍在前,修甲兵在后的。」1
崇平帝说的有没有道理?
自是有道理,战争终究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
但那种猛将如云,将校用命的条件,如今的陈汉,并不完全具备。
陈汉兵制败坏,那种开国之初的尚武之风,因承平日久,早已腐蚀殆尽。1
事实上,哪怕武帝时的汉匈战局,汉朝的军事工艺,无论是体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是远远超过匈奴的,如李陵以五千步卒,拒匈奴三万馀骑,弓弩在两军交锋中就大放异彩。
故而,武器无用论和武器万能论,皆不可取。4
当然,在军械没有出现那种宛如天堑的代差的前提下,军队的作训水平丶将领的指挥调度丶后勤的供应保障丶通信的及时有效……都是取得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1
但无论是指挥链,还是通信链,抑或是后勤保障机制的技术变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战争的方式,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崇平帝面露欣然,以这位天子察言观色水平,自是捕捉到贾珩目光中的认同,那种为君于武事有所得,被印证的淡淡欣喜,充斥于心头,但冷硬面容上,却是现出自嘲笑意,道:「朕也不怎麽知兵,如是潜邸时,观政兵部,想来也不至今日于边事六神无主丶毫无举措。」
贾珩清声道:「圣上之言,臣不敢苟同!汉高祖刘邦也自言不甚知兵,然仍肇刘汉数百年基业,圣上心怀九州万方,气度恢宏,天下良将猛士,势必云集麾下,争相效死,假以时日,扫灭东虏,中兴我大汉,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