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二更)(第2/6 页)
营私,混乱朝纲,以而至天下人饱受灾苦,不处以极刑,肃清污秽,只怕会死灰复燃啊。”
朱由检看着这个严肃脸,每个朝代都有这种人,大家都没有开口呢,只有最刚直的人才会忍不住。这事情是太上皇定的,你找我这个皇上,我也办不了。事情真的要追究下去,最大的祸首还是我的好哥哥,你让我咋办,“文卿,此事乃是太上皇的御旨,魏忠贤一案,就到此为止吧。如今内阁空置,还是尽快推选内阁大臣,才能将朝令通达下去。”
原来在内阁位置上的几人都已经被撸了下去。
明朝的内阁从建立至今,人数上也是不一定的,有三个人的时候,也有九个人的时候。职能上也从一开始把所有上报给皇上的奏折汇总在一起的秘书用途,变成了有票拟权的实权者。虽然六部在规章上不从属于内阁,但内阁看了下面报上来的东西,先选了一边,拟出一个章程,上报给皇上,请他再做定夺。下头上了票拟,上头红批一下,而‘红批权’说是说在司礼监大太监的手上,其实是表达皇上的意思。可要是遇到了不管事的天启帝,那么最后决定的人就是魏忠贤了。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已经遏制住了皇权。因为报上来的东西,已经是经过了内阁草拟的章程,删选了大部分的内容。也不是让皇上定策,而是内阁定了,皇上准不准。当然了皇帝本身如果强势,就是另外的说法。
朝上大臣听到皇上说要选人入内阁了,也就不再纠缠着前面的话题,毕竟像是文震孟这样的直臣太少。现在关键的是趁着这个过程,坐到一个好位子才行。
说起来要成为内阁的成员,一般有三个办法。如果你是皇帝心中红得发紫的人,直接就被皇上任命了;不然也可以经过原来内阁成员的推荐,然后经皇帝的批准入阁。或者就是经过各部尚书和司礼监各秉笔、掌印太监一起推选出来。
对朱由检这个新皇帝,从他如此雷厉风行地启用锦衣卫中就能看出,他与前面那位风格完全不一样,不是一个好糊弄的。
大家也不指望能中大奖地被皇上被选中,但起码这个时候,还是不要惹人厌的好。
就在大伙心中琢磨着,下了朝就与谁谁谁去套套近乎,然后想想办法往高位上进一步的时候,真的有两个中大奖的人出现了。
一个是徐光启,这位还在从上海赶往京城的途中,他已经被授予了工部尚书,此人在垦荒、练兵、盐政上都颇有建树,后来大名鼎鼎的《农政全书》就是他编的,对于农业上面也十分有心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