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小村现状(第2/3 页)
在就找人盖房子。
等吴眉生完孩子,转过年孩子稍大一点,回来的时候正好就能住了。
于是王启明叫王衍在老家多待些日子,把老房扒了,料都买好,大框都整好再回来。
王衍说好,天气好的话,这些事花不了多久就能干好。
说好房子的事,二伯娘把王衍扒拉一边去了,跟郝春霞聊了起来。
两人聊的是吴眉生孩子的事,要提前准备什么东西之类的。
二伯娘还说,王衍丈母娘去了,要不然她原来想着过去帮忙伺候月子。
现在人家娘家妈在,就更好了,谁还能比自己妈上心呢?
院里传来摩托车的声音,玉兵大哥回来了。
大哥还拿着一袋子烤串,招呼王衍跟周航出去吃。
二
伯娘撵了他们出去,还在跟王衍老妈煲电话粥。
“大哥,嫂子晚上不回来了吗?”
玉兵搬了张小桌在院里,把烤串拿盘子装了。
“不回来了,带孩子在她姥姥那多住几天,平时也不总回去,正好这几天你俩上我那屋住。”
“呵呵行。”
玉兵在院里点了堆晒干的艾蒿,熏蚊虫。
三人围着小桌子在院里乘凉吃烤串,玉兵搬了半箱啤酒出来。
王衍头顶有伤口不能喝,就周航跟玉兵俩人喝。
“大哥,我觉得村里人怎么少了那么多,白天外面都看不见几个人。”王衍问道。
王衍家老房原来的邻居都搬走了,房子都空了。
“哎,原来咱们村人就少,这些年啊,年轻人能走的都走了。”
“上屯小学黄了,现在这边孩子上学都得去镇上,有条件的都搬镇里去住了。”
“这村里,就剩下那些岁数大的了。”
玉兵喝了一口酒很是惆怅的说道:“你嫂子也想搬呢,搬到镇上孩子上学方便。”
“可是我要也搬了,你说家里就剩你二伯,你二伯娘,老两口平时在家里多冷清。”
王衍点点头,这是事实,如今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在家里种地。
因为种地挣不着钱,虽然在外面也未必能发财,可怎么都比在家里务农,靠天吃饭强。
再加上现在年轻人即便是没出过远门,也能从网络上了解许多外面的世界。
对下一代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谁不想给孩子创造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