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情报暗流涌动(第3/4 页)
一页继续阅读!
北线则由主力稳步推进,工兵部队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续大军清扫障碍。
同时,安排后续情报人员紧盯赵国动态,不放过一丝一毫赵国回援的迹象,哪怕是赵国边境军队的一次寻常调动、一个粮草辎重的莫名运输,都要详细记录、飞速回传。
为挖到深层情报,罗马密探各显神通,无所不用其极。
有的扮作流浪艺人,操弄着奇形怪状的乐器,耍弄着惊险刺激的杂技,凭借一身精湛技艺混入王宫宴会。
宴会上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王公大臣们沉醉于酒色表演时,密探便佯装添酒上菜,耳朵却竖得尖尖的,偷听到关键战略部署。
有的伪装成伙夫,整日烟熏火燎于军营厨房,脸上沾满煤灰,手上满是烫伤疤痕,与士兵们称兄道弟、套近乎,从酒酣耳热的闲聊里搜集军情点滴。
但小国安防严密,宫廷侍卫频繁巡逻,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荡,仿佛敲响的夺命警钟;军营纪律森严,口令一日三换,稍有不对,立马拔刀相向。
一日,有名密探偷绘城防图时不慎败露,瞬间被数名如狼似虎的侍卫按倒在地。侍卫们拳脚相加,严刑拷打,皮鞭抽打在身上,绽开一道道血痕,烙铁烫在肌肤,滋滋冒烟,密探紧咬牙关、誓死不屈,直至被残忍绞死,尸体悬于城门。
引来百姓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此事一出,后续潜入的罗马密探愈发谨慎,行事前反复斟酌细节,连一个眼神、一句问候都精心设计。
罗马城内,为强化情报力量,大肆招募熟悉东方的贤才。
学府里的学者搁下手中泛黄的古籍,凭借深厚学识解析东方文化,从古老经书中探寻东方人的思维模式。
游历归来的商人收起算盘,用闯荡江湖的切身经验传授异国风俗,讲述东方各地奇风异俗、忌讳讲究。
他们为密探恶补东方方言,从软糯婉转的吴侬软语到粗犷豪迈的塞外方言,一字一句纠正发音。
教其严守宗教禁忌,莫要因一时疏忽触怒当地神灵、民众。
情报机构全力研发加密手段,复杂密码层层嵌套,数字、字母、符号随意组合,变幻无穷。
训练信鸽飞越千山万水,腿上绑着密封铜管,管内藏着珍贵情报,只为情报能极速回传罗马,不落敌手。
中枢机构里,书记员昼夜忙碌,仿佛不知疲倦的陀螺。
他们整理海量情报,剔除冗余繁杂、提取关键精华,将零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