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水运仪象台(第4/6 页)
头一次。
母以子贵,韦丫头就凭着这仅有的一次宠幸,成为了南宋朝的韦太后。
此时此刻,已经五十多岁的韦太后,已经在东北的五国城整理好行装开始南下,在金人的护送之下准备回国。
这些趣闻超出了李申之的小知识库,要不然日后在朝堂之上必然无法直视韦太后。
而李申之,正在家中如痴如醉地看着苏颂留下来的图纸资料。
越是翻看图纸,李申之心中的愤懑之情越是积压满胸。
这么简单的图纸,竟然几百年没人能够复原出来!
苏颂留下来的图纸,不仅有整体概貌图,还有剖视图,零件图,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文字讲解说明。
李申之气愤不已,与李宗之说话之时情绪都有些失控:“你们连这么简单的图都看不懂吗?”
李宗之有些尴尬,他是真的看不懂,说道:“要看也大略看得懂,但也有许多看不明白的地方。”
这些图纸李宗之真的认真翻阅过几遍,是实在解决不了其中难题,才拿回来请教李申之。
只见李宗之翻开图纸,找到了一处图示,问道:“比如这里,水流冲击水车的斗,进而驱动水车运转,可是为何又在水斗之上又设置一个水斗?这不是画蛇添足吗?”
李申之看了看,这是苏颂的一项精妙设计,用来保证水运仪象台可以匀速运转的设计。
李申之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基于水压的构想,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解释道:“兄长可知,这水位越高,水向下的压力就会越大?”
李宗之点了点头,说道:“那是自然,上面积攒的水越多,重量必然越重,压力也就越大。”
虽然李宗之的逻辑路径不对,但是结论是对的,李申之没有细究,继续解释道:“水的压力越大,那么开在下面的孔中,水流速度也会越大。”
李宗之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水流速度越大,那么水的冲击力也就会越大。此图中的设计,乃是为了保证水位永远保持在那一个高度,进而保证了水流速度始终恒定,而水车的运行速度也会始终恒定。”
李申之点了点头,自己这位兄长的智商没得说,只要肯花心思在机械制造上,其成就必然不会低于欧洲早期的那些科学家。未来许多的定理,或许会以李宗之的名字来命名。
紧接着,李申之向李宗之讲解了擒纵器的作用,齿轮比的含义。
等到日头西斜之时,李宗之已经基本掌握了水运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