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第2/4 页)
不能改变。”
中尉最后的一句话,在两人之间造成了长久的沉默。勋的心里千方百计地搜寻着中尉应有的形象。他觉得,中尉一旦走近希望,就会超越常识,转变为一位众望所归的人。这就是奋起之前加屋霁坚式的英雄的决断。他幻想着,中尉会突然辞官做个地方平民,投身于指挥少年起义之大业。那个夏日的午后,在四面蝉声聒噪的道场上,勋和中尉练习剑道时,发现他的眼里充溢着这样的气魄。
或许中尉已经在心里做出决定,在充分耍弄勋一番之后才肯表明心迹吧?
“那么,中尉就不能参加了,对吗?”
“不……”
中尉立即否定,使得勋眼睛突然发亮了。
“那么,还是能参加了?”
“不,军令如山,如果能在十一月十五日之前举事,我当欣然参加。”
听到这话时,勋突然想说,那可来不及,不过他马上明白了中尉的意思:中尉已经无意参加了。这一周之内,是不可能举事的。中尉对此也明明知道,他只是这么说罢了。中尉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参加了,但他这么绕着弯子说话,使得勋对他更感失望。
中尉依然穿着军装,转念一想,这也是有原因的。他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显示出难以侵犯的威严来。事实上,坐在简陋矮桌对过的中尉,两膝闭拢,挺起穿军服的胸脯,看上去宽阔而厚实的肩膀上,肩章闪闪发亮,鲜红的步兵领章上镶着金色的“3”字,坚毅的下巴向内收紧。为了表明不能助一臂之力,更要比寻常夸示一下力量。
“那是不可能的。”
勋回答道。这样的回答不是失败,他感到,正因为这样回答,很快就进入一片未曾想到的更广阔、更自由的天地里了。
中尉似乎没有注意勋瞬间里的变化,看他有些颓丧,便理直气壮地说:
“要是不可能,那就停止吧,好吗?我对这个计划,一开始就有很多疑问,比如,整个安排比较粗疏,参加的人员太少,根本不可能迫使当局发布戒严令,还有,时间过早……我越来越感到难以实行。如今,天时、地利,都不在我们一边。你们的志向很可贵,正因为如此,我才决定帮助你们,不过,现在举事绝对不利。怎么样?等等再说吧。所以,我这次急速的调动,或许是天意命令我们停止。我去满洲也不会太久,等我回来再说。到那时,我一定参加。利用这段时间,你们可以充分研究制订作战计划……我在满洲,也会想到同你们这帮年轻人进行愉快地交流的……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