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竟成灰(第4/6 页)
,还能写出如此热血的诗句。”
旋即又说道:“也是,谁年轻的时候不曾相信这世上有光,以及自己便是那种点亮世间黑暗的光。”
“天下江湖从来不缺乏热血的少年。”谢宣说道,“我见过一名雷家堡的少年便是如此赤忱。”
“乘风帝十八年,老夫二十五岁于殿试前获第五,诗经科进士。”董祝怀念说道,“当时状元,似乎名为刘怀瑾。”
谢宣与谢君豪静静听着,刘怀瑾年四十才中状元,那时候那位姓董名祝字有为的年轻人二十五岁便是全国第五,显然当年更为年轻的董有为前途更加大有可为。
“可不料,乘风帝几个月以后驾崩。太安帝继位。浊清大监权倾天下。”董祝继续说道,“刘怀瑾因一事顶撞浊清大监,堂堂的状元公,被杖责四十,谪贵州草场。”
“彼时,太师还是刚正不阿,看不惯浊清专权。也为状元公受打压而愤愤不平。”谢宣将后续的情况说出来。
“而后老夫祖父于家乡庐州逝世,老夫不得不返乡丁忧。”太师感慨道,“而后又逢祖母母亲相继离去,老夫这一孝便是守了九年。”
“老夫当时为翰林院编修,只需一步便可登入太师。”董祝反问道,“你们可知,为何老夫要守九年。”
“不知。”谢君豪说道。
“当朝国师谢之则,暗中护我,才免于浊清之害。老夫甚是感激。”董祝说道,“同样,老夫一样不屑于朝堂之上同流合污。在庐州九年,老夫钻研了不少经典。”
“微观民土乐,仍苦吏催课。这些体恤百姓的词句便是太师当时所写的吧。”谢宣问道,“那个时候的太师,心之所向,皆是为民。”
“太安十二年,老夫被太安帝重新启用,官复翰林院编修。”太师说道,“十七年老夫参与主考礼部会试,后来录取的三十名进士,皆为太安时期的国之梁柱。”
“两江总督,符守祺。可否是当年太师所录取?”谢君豪问道。
太师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之后大概太安三十年,老夫授命于稷下学宫内馆,为当时的景玉王,琅琊王,青王等皇子讲学。”
谢大看了一眼,曾在担任国子监祭酒的谢二。
谢宣说道:“与国子监老人曾说过,当时太师给各位王爷讲授的天子之德在爱民。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治国之本乃君民共约。规劝之,垂戒之。用心良苦,所以才有当今圣上临朝,得二十年盛世光景。”
“太安四十五年,八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