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人(第2/5 页)
《求偶鸡》属高山石,明丽鲜艳多色,浓淡过渡有致,为寿山艺术品中最佳的原料。古语说“玉石无价”,寿山石者,石中之王。寿山石柔而易攻,最宜雕刻。《本草经疏》记:“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民间利用其粉治疗痱子,十分有效。当谈到寿山石具有医疗保健功能时,黄传贵尤喜。
《求偶鸡》,中国雕刻艺术拍卖会上的精品。
石之三:昆山石。
那年,杨守松下海南,血气方刚,写了篇报告文学,被我看中,但要他必须改换标题,他坚持不改,几经反复,他同意改为《救救海南》,但提出一个无容辩驳的条件:“那就让我死吧,你给我的署名上加上黑框!”
我想,列夫·托尔斯泰不是活活地“死”过一回吗?
托尔斯泰为了免受干扰专心写作《复活》,便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对仆人说:“从今天起,我死了,就葬在房间里。”
果然,来访者被悲痛欲绝的仆人告知:“先生死了,死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托尔斯泰就这样“死了”。《复活》定稿后,托尔斯泰“复活”了……我想,杨守松也一样,有“死”的权利,照办。
我这《救救海南》的责编,犯有“故意杀人罪”。
《救救海南》是探路者的报告,只找回了真实、真诚和焦虑,只求埋葬自己的奢望,必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迷路了。杨守松继续寻找,很快找到“昆山之路”。
1990年,《昆山之路》出版,空谷足音,继而有《苏州“老乡”》《昆山之路(续集)》等的一番热播,又有《黑发苏州》《永远的〈昆山之路〉》等闪亮登场。杨守松又活了。
杨守松视角独特,敢唱《大风》,笔下有雷声。南京见面时,我以此二句赠之:
文章尤贵在肝胆 波谲云诡始动人进入21世纪,杨守松还是拿昆山说事,出版了《小康之路》一书,备受媒体夸赞,却让守松本人陷入了冷静的反思:作家的创新之路到底该怎样走下去?
2004年3月,杨守松专程来京,借中国作家协会会议室召开“《小康之路》作品批评会”,事先明确“三不”:不要主办单位,不请官家领导,不听一句好话。我第二个向守松开火,守松头上直冒汗。会后题词,我写“别开生面”四字,又写道:“作家要表现,政府要宣传;读者要审美,书商要赚钱。”举座皆欢。雷达起,援笔立就,改为“作家要表现,政府要宣传;读者要好看,书商要赚钱。”众又笑。会散。守松交我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