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泉昭陵人物志1 序言另二序(第3/5 页)
的麦苗儿散发出阵阵清香,一群五颜六色的孩子像绿野上开放的花朵,小燕子盘旋飞过发出“啁啾、啁啾”的叫声。“春天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我们置身阳光下、和风里、绿色中,感到无比欢畅。”
她的《村头的那盘石碾》,短短的文字浮现出一段历史。石碾是村人活动的中心,“老碗会”无所不谈。工作队长在碾盘上讲解《土地改革法》,男女老少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中。石碾子闲不住了,碾轴子整天咯吱咯吱响,各家女人要显摆粗粮细作的本领。粮食丰收了,公共食堂天天改善伙食,吃饭不要钱,一下子到了共产主义。公共食堂解散了,一下子又掉在地上。接着,城里人造反,农民也跟着造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生产队长站在碾台上接受批判。三中全会召开,土地承包,过上好日子,盖起两层楼,想吃大肉随时买,冻馁无虞,马王庙前“发展农村经济”六个大字赫然在目,马王庙旁那盘石碾早已无踪无影。
作者赵晓萍,身背相机踏遍九嵕山区,她的记忆富有摄影记者的敏感,总是乐呵呵地寻寻觅觅。她的《麦客》《蹦核》等煞是温馨,她主持的网络平台“壮美昭陵”为乡土文学作者展示才华提供园地,充实了本书记忆对象的内容和细节。
本书约六十名作者中,不少是本县作家协会的会员,长于散文写作,故而,书中一百五十五篇作品,一个事件一个藏品一个故事,故事连缀而成信息,信息透出人的心境,心境折射一段历史,大大提升了《礼泉岁月记忆》的文化品位。
这是难忘的记忆,这是礼泉人的故事,是脉脉含情的散文集。
《范紫东研究文集》序
大戏剧家范紫东和我家保有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
范紫东是罗浑厚的外曾祖、“关中名宿”宋伯鲁的门生,我的曾祖阎长荣同宋伯鲁结金兰之谊,之后,范紫东成了我大爷阎守诚的连襟,家父阎志霄和罗浑厚三祖父罗仲甫、胞兄阎振维和罗浑厚伯父罗通瑞都是同窗好友,罗浑厚和我又有忘年的文字之交。罗、阎两家的交往当在三代以上,可谓通家之好。故此,我给宋伯鲁的曾孙女、画家宋亚平题赠“宋派永脉”,为“范紫东研究会”题赠“崇敬有加”,并接受《范紫东研究文集》编者的访谈。
我也给范紫东的外曾孙罗浑厚写字。罗浑厚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方范紫东用过的砚台,说《三滴血》的戏本,就是从这方砚台里洇出来的。“那可是文物了,你看砚底都快磨穿了,老人家超乎常人地勤奋啊!”
大约在195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