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人心坏了(第3/6 页)
在事业草创阶段,遇到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非标问题。
会上,岳银瓶依着李申之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是琢磨了招募士兵的目的,然后搞清楚了李申之为什么要搞标准化招兵,最后经过一番讨论,形成了她自己的招兵方案。
新的招兵方案,以岳家军为根基,以李申之的方法为骨架而重新拟定。
岳家军共设十二军,每军担任的职责不同,对士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李申之的思想,是将选拔的条件标准化。
于是乎,在岳银瓶重新整理之下,搞了十四套选拔标准出来。
新建立的选拔标准,不再用淘汰制,而是过关制。
所谓淘汰制,指的是预先设定几个标准,只要有一项达不到标准,便被淘汰。
而过关制,是事先只预设一个标准,只要过关就录用。
若是某一项技能特别突出,同样可以破格录用。
就怕跑步来说,只要三十分钟能跑万二十里地,哪怕这人没胳膊没耳朵,照样录用。
这样一来,很快便把应天府中的守军重新进行了整编。
整编不是目的,而是开始。
整编之后,便开始了整训。
按照李申之的要求,每一个士兵都要做到多面手,一专多能。
也就是说,一个弩手不仅要会用弩,还得会修弩,知道弩的制造原理以及各个零件的作用。
这样的好处往往在极端情况下会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战争到了白热化阶段,弩手身边没有一台完整的弩,而他可以发挥想象力,用某些手边可以用到的东西维修损坏的弩,进而可以继续战斗。
这个观念在现代化军队中非常普遍,最常见的拆枪装枪训练,正是这个目的。
再延伸下去,所有士兵都要会骑马,要会操作回回炮,都提上了训练日程。
当然,这里所谓的骑马并不是要把所有士兵都训练成骑兵,而是任何一个士兵,都能骑上马小跑起来。这种训练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但是在乱战之中,兴许就能成为战场上的胜负手。
整编整训搞得如火如荼,应天府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干劲儿。
对于普通士兵来说,认真训练就能吃到肉,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军队的事情交给了岳银瓶,李申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工坊建设上。
在以往的基础之上,李申之按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