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奥斯曼帝国的军事 - 3(第2/3 页)
也被称为奥斯曼空军(ottomanAirForce)。
据爱德华·J·埃里克森(EdwardJ。Erickson)所言,将其称为“奥斯曼空军”是一种极大的夸张。
奥斯曼航空中队的规模在1916年12月达到顶峰,拥有90架飞机。
1918年7月29日,航空中队被重组为“空军总监察处”。
随着1918年10月30日《穆德罗斯停战协定》(Armisticeofmudros)的签署,奥斯曼军用航空实际上宣告终结。
停战时,奥斯曼军用航空大约有100名飞行员,17个陆基航空中队(每队4架飞机)和3个水上飞机中队(每队4架飞机),共计80架飞机。
---
1389年,奥斯曼帝国引入了军事征兵制度。
在需要时,每个城镇、街区和村庄都有义务向征兵处派遣一名全副武装的应征兵。
新的不正规步兵部队称为“阿扎布”(Azabs),被用于多种不同任务。他们为前线提供补给、挖掘道路和建造桥梁。
偶尔,他们会被用作炮灰以延缓敌军的推进。
阿扎布的一支分支是“巴希巴苏克”(ba??bozuk),他们专门从事近战,有时骑马。
这些人主要从无家可归者、流浪汉和罪犯中招募,因其无纪律的残暴行为而臭名昭着。
---
奥斯曼军事学院(ottomanmilitarycollege),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军事学院是奥斯曼帝国的两年制军事参谋学院,旨在为奥斯曼军队培养参谋军官。
1834年,元帅艾哈迈德·费夫齐帕夏(AhmedFevzipasha)与穆罕默德·纳米克帕夏(mehmedNam?kpasha)共同创办了该学院,称为“梅克特比哈比耶”(mekteb-iharbiye,奥斯曼土耳其语,意为“战争学校”),第一批军官于1841年毕业。
该学院的建立正值奥斯曼帝国的军事改革时期,帝国认识到培养更多受过教育的军官以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必要性。
建立新军事秩序是苏丹马哈茂德二世(mahmudII,1808–1839年在位)改革的一部分,其子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AbdulmejidI,1839–1861年在位)继续推动了这一改革。
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学校在土耳其共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