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 11 章(第3/5 页)
“王娡。”
他又连起来念了一遍,然后狡黠地笑了起来:“娡儿。”
娡这个字,单独解释是不存在任何意思的。它从一开始就只是作为一个人名而出现。
“鲧娶有莘女,曰娡,曰修己,谓女志。”
人们认为黄帝与嫘祖于若水生次子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辅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后与共工争帝而成,屈原在《离骚》中念“帝高阳之苗裔兮”,追念的就是这位先祖。
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禹,虞舜嬗以天下。天下号曰夏后氏。
娡就是禹的母亲,夏的开国太后。她又叫修己。而娡如果真的要寻找一个字的寓意,那只是志加上了女字旁。
什么是“志”?
“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
志是箭靶。
刘启将王娡在他掌心写字的手轻轻裹住,饶有兴致地开始——背书。
嗯,“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所以刘恒特意派晁错,去向一个曾经在秦朝就职的老博士伏生那学治《尚书》——这都是明面上的好听话。实际上是因为焚书令、挟书令以及秦末战乱等等原因,朝廷甚至一本《尚书》都没有,所以派人去老头那边听写的。
老头当年已经九十多岁了,连话都说不清楚,要靠他女儿羲娥转述。偏偏老头是济南人,晁错是颍川人,两个人方言上还有差异,听起来别说多费劲,甚至还可能有偏差。
但你也别管这些后来学术争端,今文古文两派吵架时总拿来对喷的细枝末节。
反正晁错最后是学出师了,听写回来了。汉朝官方此时通行的《尚书》版本就是他晁家令自己写的,后来史称今文《尚书》。你就说你学不学吧!
连最大竞争对手古文《尚书》的问世,都得等到刘启家好治宫室的老四鲁恭王刘余就国之后。他因为想要扩建自己的宫廷,所以胆大包天到去破坏孔子旧宅,从而在被毁坏的墙壁中发现一堆古籍,交由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整理献上。
嗯,也有说是刘启家老二河间献王刘德搜集到的。这位老二未来将以“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风范,在景帝一堆初具人形的抽象崽中独树一帜,一生都投身于伟大的古籍保护与传承事业当中,让不少历史系学生在史学史课上能为他这份心意感动阿门一声。
发现古文尚书的俩孩子他爹,听写今文尚书的晁错他学生,孝景皇帝刘启今年芳龄二十二。
刘德应该四岁,刘余撑死三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